云髻古镇背靠青山,门揽溪流。
去游韶关新丰云髻古镇有点意外,原本暑期带小朋友到深圳等地出游,同行一位友人盛情邀约,推荐了新丰云髻古镇。于是,我们决定从深圳出发到新丰。
动身前,友人便向我们介绍了云髻古镇:坐落于省级自然保护区云髻山脚下,是岭南地区最“年轻”的古镇,其形成源于对全国各地面临拆迁的古建旧宅的保护性搬迁,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被编好序号,进行细致修复之后运载到云髻山脚下,再依照山形结构进行重新构筑,目前已成为古建筑博物馆群。
从深圳宝安出发约3个小时,便抵达新丰县城。稍事休息后,当云髻山朦胧的身影逐渐清晰,我们将车停在山麓,展现在面前的是一个充满古色古香的小镇雏形。下车漫步在云髻古镇,仿佛穿越回了古时的岁月。青石板路、古朴的建筑,还有那蜿蜒的小河,都透露出一种宁静而古老的韵味。
小镇背靠青山,门揽溪流,随意赋形,古建筑群在五光十色的山色掩映下尤为美丽。这个被群山环抱的古镇群落,藏着徽州马头墙的婉约,福建土楼的厚重,广府骑楼的烟火气,还有客家围屋的沧桑。50多栋明清老宅从安徽、福建、梅州等地整拆整运,每块木构件都编着号码,像拼乐高般在这片山坳里重生。站在青砖黛瓦间仰头望去,连檐角蹲着的滴水兽都保持着百年前的姿势。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流派的古建筑,有徽派、福建厝式、广府、客家人、韶关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等。这些古建筑有石头建的,有木材搭的,有青砖砌的……徜徉其中,仿佛穿越历史的层层烟云,回到那个隽永而怀旧的年代……
或许这就是云髻山的魅力——它把时间折叠成空间,让不同地域的古老记忆,在这里找到了新的栖息方式。但遗憾的是,不知是什么原因,古镇并没有完全建成,显得有点“狭小”,而且年久失修,看起来有些破败的感觉。
因为有小朋友同行,加上天色已晚,攀登云髻山便作罢。但站在古镇仰望,云髻山云雾缭绕,美景如画。当地友人介绍,云髻山虽不是广东省的最高山或最美山,却因被誉为“广东红叶第一山”而闻名遐迩。其海拔高达1438米,因山顶形状酷似古代老人的发髻得名。清代状元彭定求曾以诗篇赞颂其美景:“想是亚婆千古在,天为罗帐地为毡。”
我想,在晴朗的天气里,如能攀登云髻山顶,感受那份登高赏枫、游览古民居,或许是另一番惬意与快乐。(文/图 朱双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