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茂名晚报

情满大观楼

日期:02-13
字号:
版面:07:小东江·原创       上一篇    下一篇

■潘一鸣
  庚子立冬前夜,忽作幽梦,梦中再现西历1999年金秋时节,相约友人游览昆明滇池大观楼的往事。作文以记之。
  大观楼是天下迁客骚人向往的文化圣地,我也不例外。走进隐落在柳叶剪风的幽帘中,沿着曲径,拂柳而行。随风摇曳奇崛的柳条,秋冬之交,依然不凋不枯,张扬着葱郁翠碧的个性,把人糊弄得神魂颠倒,直到大观楼的倩影雄姿飞入眼帘,蓦然才回过神来:哦,这昆明四季如春独特诱人的气候,“润物细无声”地温暖了我原本疲倦潮湿的心。
  面朝滇池畔的大观楼,留给游人的是柔美的倩影。我从她的左侧,踏进了楼阁。她木质结构,高三层,色调黄亮。雕梁画栋,凝聚金碧;飞檐翘角,舞弄姿影。古拙的气韵,峭耸的腰姿;沧桑质朴彰显神采,默默地抒发着豪情。
  凭窗远眺,极目抒怀,无论是远山、池水、楼台,还是亭阁,都不失通达。云烟渺茫的远处,婀娜多姿的睡美人,松散着发髻,勾魂袭人,无忧无虑地沉睡了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更长。海阔天空的滇池没有凤来栖,却有荷的连天拱翠。大观楼依偎着滇池,荡漾到这里的池水,已娇羞无力,艰难地皱起半点的涟漪,于是在清浅的水面中,碧荷片片,小荷甫露尖尖角,随风起舞。春、夏、秋三季,不失“映入荷花别样红”的精彩和情趣。如今花已随风逝去,但那高贵的品格,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荷丛中,时有白鹭出没,它们或追或逐,或奔或跳,或歌或舞,把游人弄出笑声,把我的心思激活。
  在滇池的深水处,烟波浩淼的湖光灵气果然强悍起来,纠缠起一些波,纷呈起一些浪,既挥洒湖泊的秀逸和神韵,又漫延出大海的情调与气度。不远处红的、黄的游船便也闹闹嚷嚷地往那里划,去探奇,去比拼,去感受大自然绿水青山空气的曼妙。
  与大观楼同位,我们能看到远方的山影、树影、塔影,再到近处的帆影、人影、鸟影。眼前的世界虽呈平面,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慢慢地立体起来?
  大观楼的点睛之笔不仅仅是楼的奇巧、灵秀、俊美。也不仅仅是水门清碧、风雅、柔情,而是门前镌刻着那副180字的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写的是滇池的四时景色,惟妙惟肖;下联咏的是史事的跌宕,有情在理。归结起来便多了景的雄浑,史的深远,情的真切了。长联为清代乾隆年间昆明文人孙髯翁所撰。此联轰动四方,文人雅士争相云集吟咏,大观楼因此闻名遐迩。
  我宠幸着大观楼柔情蜜意的快感,分享天下第一长联的情趣和精彩,流连忘返,油然生情,不能自已。回家之后,挥毫创作了《天下第一长联》隶体书法,以记之、以铭之。
  大观楼审时度势,在饱蘸康乾盛世的笔墨后,笑傲艺林,风流倜傥地挥洒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