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洪月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小年,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人们开始采购年货,我也忙着置办各种年货和制作美食。年糕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而我更加喜欢我家乡的糖板籺。糖板籺是我们粤西地区的传统美食,也是一种特色年糕。
记得小时候,每当临近春节,家家户户就张罗着做各种各样的籺。而制作糖板籺,却是一项大工程。几天前,我的妈妈就吩咐爸爸准备好大块而又耐烧的木柴,用来蒸糖板籺。
腊月二十八那天,天还没有亮,妈妈就起床淘洗糯米。浸泡几个小时,吸足水分的糯米如粒粒珍珠般圆润饱满泛着光泽。沥干水后,妈妈提着糯米到打粉机旁排队打粉。把糯米粉拿回家后,先用茶籽壳或者黄豆荚烧成灰,过滤出来的灰水放到锅里。点燃柴火把灰水烧开,再倒入一半糯米粉。妈妈拿着锅铲,匀速搅拌,洁白的米粉与灰水完全融合变成金黄色,一种独特的香味在厨房里弥漫开来。
妈妈把煮好的熟粉铲到大簸箕里,与剩下的生粉用力搓。妈妈叫爸爸帮忙搓粉,很快就让生熟粉充分揉合。妈妈笑呵呵地说:“俗话说得不错,巴掌大,好搓粉。”哈哈,欢乐的笑声在屋子里回荡。他们齐心协力地把一大块粉团搬到铺着蕉叶的大蒸笼里,再在上面涂抹一层灰水,然后放入大镬头里蒸。点燃大块木柴,火越烧越红旺。妈妈一直都在忙着看火、添柴,旺火猛蒸。经过了漫长的四五个小时,打开锅盖,热气夹着浓郁的香味蒸腾而出、扑鼻而来,令人垂涎三尺。
妈妈用筷子插进糖板籺里,拿出来一看就知道有没有熟。熟了,出炉。我看着诱人的糖板籺,馋得舔舔嘴。妈妈看见我的馋样儿,便从蒸笼的旁边割了一块叫我蘸点白糖吃,先解解馋。妈妈说:“这个糖板籺等到我们的年例亲戚朋友来才能吃。”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说:“这么大的糖板籺,很多人吃都吃不完。”妈妈笑着说:“这个糖板籺有脚的,到时候嫌少呢。”我听后莫名其妙地看着妈妈,可是她却笑而不语了。
虽然妈妈还给我们做了很多煮汤籺和寿桃籺吃,但是糖板籺的诱惑力更加大。于是,我每天都掰着手指数日子,希望快点到我们的年例。
终于盼到年例了,家里准备着各种美食招待客人。那个大大的糖板籺也闪亮登场了。可是,糖板籺有点收缩了,表皮变硬,颜色变深。爸爸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这个“庞然大物”切开,他先把糖板籺分成大小差不多的一块块。再拿一大块切成薄片,放到锅里煎至两面金黄,醮上白糖或者糖胶吃。入口有韧性,口感软糯,甜而不腻。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尽情地享受美食,每一口都仿佛是一场味蕾的盛宴。
当客人们要回家时,妈妈把早已准备好的糖板籺送给他们,传递心意。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妈妈说的话“糖板籺有脚”。啊,原来如此!当然,我们去探亲访友也少不了这些“礼物”拿回来。妈妈喜欢把糖板籺切成小方块,放入糖水中煮熟吃。入口细腻顺滑,香味浓郁,让人回味无穷。
每到过年,我都会按照妈妈教给我的方法,亲自制作糖板籺给我的亲人们享用。糖板籺的味道还是熟悉的味道,依然是那么的纯正,那么的美味。吃糖板籺寓意着生活甜甜美美,步步高升,蒸蒸日上!
糖板籺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年味。人们把制作和食用糖板籺的传统代代相传,它承载着家乡的烟火气与浓浓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