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茂名晚报

情满油城墟

日期:02-06
字号:
版面:07:小东江·原创       上一篇    下一篇

■江火胜
  自小在农村长大,对以往的“墟”,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孩时没出过城,觉得能跟着大人趁墟就是最快乐的事情。那时候的全世界,就是村子里到墟镇的这么一段距离。
  作为一名金塘人,也惊叹于金塘油城墟的崛起。一个市郊的老墟镇,演变成现在的城郊集散中心,成为一个集购物、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颖靓丽打卡点,有传统韵味也有现代气息,本地人自带一份骄傲和自豪。
  作为建市的发源地,为更好发展新业态,金塘墟又叫“油城墟”,以前就是一个小集市。现在,“一个乡镇的集市”已不足以形容金塘墟了。以前说到市区叫趁“大墟”,现在的油城墟,如把好心湖、上垌、牙象、谭屋这个综合体逛完,一时半会也是不行的了,所以,油城墟也算得上是一条大墟了。
  三日一轮墟,逢农历一、四、七就是金塘的墟日。金塘墟旧墟,以市七中至金塘卫生院那段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起扩建新市场,后又扩建簸箕巷一带,现在的金塘油城墟旧貌换新颜,无论是不是墟日都人头攒动、购销两旺。
  小时候,总渴望着爷爷或爸爸去趁墟时能捎上我。如果能跟着去,他们一定给我买好吃的!而当我有能力买好吃的给他们时,他们都不在了。记得我五六岁时的一个夏天,爷爷说要去趁墟,我心里又雀跃起来,又能跟着去趁墟了,爽呀!待爷爷推单车出门时,我说:“阿公,又带我去趁墟,好吗?”他脸色一变,严肃地说:“今天带不了你喔,我要去买好多东西回来的!”幼稚无知天真的我,当时对趁墟的欲望如饥似渴,我叫嚷着,双手紧紧地拽住爷爷的单车尾架不让他走,奶奶出来把我拉扯开,他才得以脱身。奶奶以为爷爷已经走远,我又跑出去一路号哭大叫地追着爷爷的单车,跟着跑到了邻村桥头,现算起来有一公里多。爷爷多次回头,见我死死跟着跑,无奈之下就把我捎上了。晚上,爸爸回来,得知爷爷趁墟原是打算去买两担竹箩的,因搭了我没买成。那时正是稻谷收获后,急需箩筐装的呀!老爸气得把我绑在柱子上,用橡胶带狠狠地抽了我一顿,也是唯一一顿。为趁这一趟墟,可受了不少皮肉之苦呀!趁墟买竹箩的爷爷和狠狠地抽了我唯一一顿的父亲,都走远了。毕业工作后,自己的生活圈子也不在村里了,但想回归的心态远远超过了当初千方百计想逃出农门的程度了。乡愁,是亲情,是味道。
  簸箕巷街区的商贸小区是油城墟的核心,几乎每次回金塘,我都会去那买簸箕炊吃。市场北侧的三家簸箕炊档,来自不同的村落,挤在不到5平方的同一排档口。她们是竞争对手,但又情同手足,她们知道,不同的顾客会根据不同的口味帮衬不同的摊档。当自家的簸箕炊卖完了,她们反而会主动热情地向您推荐到隔壁家买的。一次,我想买的那家卖完了,店主也是知道我是奔着簸箕炊去的,她真诚地叫我帮衬另一家,我在她脸上看到了豁达大度和真诚友好。可能她们都深谙做这行的艰辛吧。手工制作簸箕炊,一道美味的传统的小吃,她们要在凌晨三四点起来备料,磨炊蒸打,赶在一早成墟之前开售,让大家能吃上热辣滚烫的早餐。簸箕炊保鲜时间不长,放冰箱也会失去口感,她们都想早早卖完,也想别家尽快地卖完吧!金塘簸箕炊脆滑爽口,令人回味无穷,离不开她们始终坚持传统工艺,并一直用韭菜油做醮料。油城墟里的簸箕炊,已是第二代或第三代人在经营,以前吃的是味道,现在吃的是情怀,更是一份敬重。
  昔日的米行布行猪行等已消失,也很难听到卖老鼠药、卖跌打药、看日子、算命的吆喝声了,行走江湖的人不多了吧,但农技站里作物信息交流和土特产买卖,还是在墟日轮转如常的。墟里多间地道美食如阿朱家籺、阿四盐焗鸡等历久弥香的老店,也是油城墟的活宝啊!店家的默默坚持,让这座老镇历久弥香。始终坚持着南路革命的忠诚质朴初心的金塘人,一定会让油城墟的明天更加充满底气成色,更加充满动感活力和温暖气息。
  大城小事,油城墟现找不到昔日那座猪乸桥了,但好多店还是冠名桥头美食店、桥头修理店这些的,站在河边,这条墟也一眼望不到头了。油城墟现每日都是墟日了,24小时不打烊。天青色等烟雨,我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