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冠明
五叔拿到属于自己的宅基地,准备开始建房。
挖基础倒地梁前,村干部来验规划线,按照规划分配宅基地面积标准,严格执行,谁都不得超越红线。
村干部在五叔的宅基地四周丈量定位,并打下了标签,他反复对五叔说,屋墙四周必须在红线以内,超出的,那怕是建好了房子也要被拆除。五叔笑笑点了点头。
这天,五叔请来工人按照规划线,挥锄开挖地梁坑道,活计是包干的,三个工人累了一天,就把几条80cm× 80cm的地梁坑道挖好,五叔也给他们结清了工钱。五叔计划钢筋工明天来扎钢筋,然后倒制混凝土地梁。
可第二天一早,五叔却去喊挖地梁坑道的工人再带工具过来,把原来挖好的屋正面这条地梁坑道填回,从规划红线以内缩入1米,重新开挖一条地梁坑道。
工人不解,说,向内缩入1米,房屋面积无疑是少了许多。五叔说,少些就少些,反正全家人有地方住就可以了,土地又不是花钱买来的,是村里分配的。有工人对五叔说,一般人都是寸土必争,想方设法朝红线外多占些,但你不但不占,反而缩少用地,他问五叔为何。五叔便把他昨晚看到的,想到的,全家人都支持的,一一说给工人听。
五叔说,昨晚大家收工后,他还在屋地里收拾东西,突然听到“嘭”一声响,他扭头看去,一个村民连人带车摔倒地上,他怔了一下,连忙跑出去把倒地男人扶了起来,又用力把摩托车撑起来。五叔问他伤得怎样,男人说,有点痛,但还能骑车。五叔又问他,如何摔倒的。男人说,从坡下来左转入村,他每天来到这里都是这速度,想不到今天这里搞基建,原来宽广的地方一下子变窄,还堆了余泥,车一时急刹,把握不住,就连人带车摔了下来。他还说,这里刚挖基础,以后盖好房子,这地方下坡,路窄,转弯,房子又挡视线,若有会车,稍不留神会出事故。
送走受伤的村民后,五叔心里琢磨起他的说话。下坡,路窄,转弯,房子挡视线,会车,不留神,事故……五叔越想头越大,越想越不是滋味。
五叔来来回回察看了屋地前面和左侧的路况,他的屋地是转角,旁边是下坡路,房子建好后,门前的道路确实会变窄。
五叔又想,建房都是为过上愉快的生活,住在这里,就要吉祥,不然,门前整天看到的不是伤就是痛,这样,心里会有阴影。
经过仔细权衡利弊关系,五叔作出了一个决定,让地扩路,方便路人。
回到家,他把想法告诉了五婶,五婶问五叔的脑子是不是有病,别人想多占一寸得一寸,你反而缩入1米,手指拗出不拗入。
在五婶的气头上,五叔去和儿女说,两个儿女是通情达理的人,一说就明,他们不但支持父亲,还去开导母亲,希望她理解父亲,建房是为全家人住得舒坦。五婶承认,男人是一家之主,他的决定总会有他的道理,她清楚五叔不是糊涂之人。当晚全家人表态拥护五叔的决定。
听完五叔的叙述,工人都说五叔有高度,有格局。五叔对大家说,我也是私心,让地扩路,表面是为路人,实质也是为自己。
五叔说完,哈哈笑了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