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茂名晚报

在后岭小学的岁月

日期:12-23
字号:
版面:07:小东江·原创       上一篇    下一篇

■甲子先生
  后岭小学是我的母校。
  母校原名叫方正小学,是民国初民办小学,原址位于今之锦堂村。我1921年出生的父亲曾就读于方正小学,后来入读高州中学。解放后,更名为后岭小学,并迁到竹园村前,也就是我求学的地方。我的子女在第二次迁址的后岭小学读过书,祖孙三代有同一个母校。
  后岭小学原坐落于后岭大队竹园村前的山坡上,红砖瓦面的四合院构造,四围是一间间相连的课室。洁白细沙静静地躺在校园内外的山坡上,徜徉其中,令人心旷神怡。校园内栽有梧桐树和马尾松树,绿意盎然。四周花圃鲜花争妍斗艳,芳香扑面。当朝霞洒进校园,朗朗的读书声响彻校园。学校被密集的村庄包裹着,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深受百姓的尊重和爱护。
  我父亲是后岭小学教师,从我懂事起,父亲上课也带着我,我坐在课室如同驯服的小绵羊。直到上学,我远离治学严谨父亲,如出笼的小鸟,尽情去玩乐。梧桐叶是同学们结作小船的好材料,梧桐子和马尾松子则被用作跳绳和跳飞机比赛的筹码。梧桐树荫下是同学们的乐园,打沙仗、踢毽子、跳绳……即使沙尘弥漫,亦乐此不疲。我踊跃参与嬉戏,乐而忘返,到上灯时分,才在母亲的拉扯中依依不舍地离去。
  母校门前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清澈小溪绕田流淌。我放学回家涉水过溪,那触手可及的鱼虾,立刻逃得无影无踪。校外北面是篮球场,南面是运动场,有跳远沙池、单双杠、乒乓球台……那是我和同学们常打球、奔跑的地方。
  那时,晚上要回校上自修。乡村还未通电。每个同学带一盏煤油灯照明。昏暗的教室里,豆大的灯火随着灯芯的煤油往上蹿,同学们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埋头读书。
  二年级的一天晚上,我不经意碰倒了同学的煤油灯,煤油沾湿了台面和一本书。那同学认为我是故意的,挥拳打在我的鼻梁上,顿时血流如注。班主任杨德庭老师将我扶回他的床上,让我静静地躺着,用湿毛巾敷着
  我的头,不一会就止血了,又找来白
  糖冲水给我喝。那夜,有肺病的他
  背我回家,走两步就咳几声,累得上
  气不接下气。我感觉他冰冷背脊上的汗往下淌,我的背心也湿透了。他背着我艰难跋涉,走了将近两公里路程,终于安全把我送到家。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我没齿难忘。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母校后岭小学是人才的摇篮。我努力,不令母校失望。从五年级开始,我成绩名列前茅,奖状贴满了墙壁。在村里,我的名字家喻户晓。
  中考后,等待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段时光令人煎熬。有村妇猜测我名落孙山,特意来询问,儿时伙伴“亚牛”当众数落我徒有虚名。我伤感,失落。有一天晚饭后,我独自在路边玩,昔日班主任杨南老师骑车路过,急忙下车对我说:“振昌同学,你已被茂名市一中录取了,通知书已到校办公室。”我立刻冲向后岭小学,捧起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眼泪扑簌簌直落,十多天来的憋屈,立刻烟消云散。
  当我春风满面地走出校门,感激回眸时,屹立于黄昏中的母校雄伟而庄严,令我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