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茂名晚报

培育典型农企 引领乡村振兴

日期:12-13
字号:
版面:04:茂 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数十亩撂荒地种上菜椒、萝卜等农作物。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 摄

撂荒地种下的萝卜长势良好。

林地养鸡。

  生态农业公司利用标准化高位养殖池养殖塘角鱼。

扫一扫看视频

  茂名晚报讯 记者 郭瑞祥 陆地上建设高位池养鱼,撂荒地变良田后四周挖出的水渠也养鱼,这是记者在电白区小良镇陂头村茂名市基强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养基地看到的有别于传统鱼塘养鱼的特色生态循环养殖新模式,也是小良镇委、政府和派驻小良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引导、支持企业、养殖户结合本地实际,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摸索出一条有小良特色的科学、高效、生态、循环养殖发展之路,引领村民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走进位于陂头村的基强盛生态农业种养基地,冬日的暖阳下显出了基地一片欣欣向荣,树林里数以千计的走地鸡悠闲地在草丛中觅食,数十个圆筒型的标准化高位养殖池排列有序,池里一条条两三手指粗的塘角鱼在水中嬉戏。基地负责人张强说,这已是最后一批待出产的塘角鱼,今年他们饲养的塘角鱼是供不应求,每斤售价8元,利润可观。
  基强盛生态农业的高位养殖池每个直径5米,高1.5米,全部建在平地上,每个造价约2000元。一个高位池可投放2万尾塘角鱼苗,产量约1万斤,养殖期约6至7个月。张强说高位池是一种传统渔业工业化转型的新型养殖模式,采用标准化、半自动化养殖,高密度、高效率生产,可节省大量养殖用地,而且选址相对容易,用地优势明显。他计划通过自己公司的引领示范,提供技术、服务和售后,带动村民和周边群众规模养殖,培育产业效应,助力乡村振兴和群众致富。
  基强盛生态农业另一个种养基地是一块30亩的撂荒地。这块原来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现在已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农田,大部分农田种着传统冬种作物菜椒。一行行绿油油的菜椒苗已挂出一个个小果,有的已有拳头般大,转眼可采摘。另一大块田上,堆满了拨起来又大又长的白萝卜。
  小良镇党委书记崔水冰、派驻小良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林学明等领导恰好来种养基地调研。这30亩撂荒地位置低洼积水,已多年没耕种,承包给基强盛生态农业后,投入了近20万元复垦复耕,在田野四周挖出了2米宽2米深的水渠,令到田中不再长年积水,从而实现了复垦复种,从目前和冬种效果来看,这片撂荒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撂荒地变良田,长势喜人。更让人惊喜的是撂荒地纵横水渠也被综合利用来养鱼,实现“鱼菜共生”。整块撂荒地周边和中间共有长达一公里,宽2米目前水深1米多的水渠,被投放了7万尾鱼苗。平时,田里整除的杂草、菜叶可随手掉进水渠里喂鱼,渠水可随时抽起来灌溉,形成生态循环。张强说,目前7万尾鱼苗几乎没见有死亡的,长势良好,大的已有一斤多重,明年三、四月份就可捕捞了。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的形成需要切合实际,基强盛生态农业的两种养鱼模式是高效率和循环共生的新模式,有效整合和利用了自身资源优势,期待它以点带面,推动陂头村和周边乡村振兴工作迈向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