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学
唐德亮的写作以诗歌为主,在写作分行诗歌的同时他也不时写下了一些“诗性散文”,即人们习惯所说的散文诗。近年来,他在散文诗写作方面的用力愈益增多,数量上也达到了一定规模,这样他的一部散文诗集出现在我们面前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应该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浏览这部散文诗集,我首先感觉到,唐德亮的散文诗,是他诗歌写作的自然延伸和有效补充。之前,通过唐德亮发表的大量诗歌作品,尤其是他业已出版的近10部诗集,我们已经领略了他的诗歌创作的总体成就,那么,他这部散文诗集的出现,又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信息?我觉得这里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他的写作在拓展,在延伸。因为散文诗的形式不同于诗歌,它可以更从容,叙述更多的内容,表达上不用太多的刻意或拘谨。就以这部书第一辑“瑶风壮韵”来说吧。唐德亮是瑶族人,他一直想要以诗歌形式来为本民族代言,但分行诗有其局限性,而采取散文诗的表达,也许会相对便利和灵活一些,所以我们看到,唐德亮荡着散文诗的轻舟向我们走来,写出了《瑶排》《讴莎腰》《瑶家温沾节》《汪嘟舞》《芒笛》《长鼓舞》《瑶寨新年》等一篇篇洒脱、灵动的散文诗,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丰富地展现了瑶族的独特风情。这样的散文诗,在形式上也拓宽了诗人的写作路径,可以弥补分行诗歌在叙事方面的一些缺憾。
唐德亮的散文诗视野开阔,聚焦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驾驭不同题材时,他在笔法上又常常能够做到灵活多样,显示出了一些比较突出的亮点。除了上面说到的描绘浓厚民族风情以外,其他诸如礼赞祖国山川、展现故乡巨变、回忆童年往事,以及礼赞英烈、为生态之美放歌等,都在他笔下,化作一篇篇或激越铿锵、或悠扬舒缓的散文诗章。
读唐德亮的散文诗,又触发了我关于散文诗文体的一些思考。散文诗在现代中国是一种相对独立并愈益成熟的文体,拥有广泛的作者和读者群体。一方面有许多作者在专一从事着散文诗的写作,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作者是在诗歌写作的同时兼及散文诗。唐德亮便属于后者。这涉及诗人的文体拓展和文体创新意识。我们知道,大诗人艾青在创作中曾经强调和追求诗歌的散文美,但他几乎只写诗而并没有写作类似鲁迅《野草》那样的散文诗。艾青的一些精辟洒脱的诗论,读起来倒是有点散文诗的味道。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代有一些重要的诗人,如昌耀、西川等人,他们后来的诗歌写作,都明显融入了大量散文式的因素。他们未必是在追求诗歌的散文化,更大的可能也许是为了更新人们的诗歌文体认识。而唐德亮,以及其他许多诗人的做法,则是依然保持着明确的文体分野意识:一方面坚持诗歌的分行浓缩、节奏跳跃等美学表达,另一方面在处理较大叙事容量时选择了散文诗这一新的文体。
唐德亮的诗歌写作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在广东乃至全国范围内他是一位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并因而引起人们较大程度关注的诗人。祝贺唐德亮散文诗集《天地间的诗光梦影》的出版,祝贺它呈现的新天地以及带给我们的新体验!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博士,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