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旭
君知否?有一座拔地而起宏伟壮观的“好心文化楼”,矗立在化州市文楼镇白梅江口桥东面岭顶上。这座大楼,作为地标性建筑,让文楼镇名副其实拥有了“文楼”。
“好心文化楼”共五层,木质结构,古色古香。它矗立在山顶上,周围群山环绕,层峦叠嶂,罗江的清波在山脚下流过,山水相连,有着独特优美的自然风光。“好心文化楼”致力于传承冼夫人所倡导的“好心”精神、化橘红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等,无论是村民还是游客,都能在这里沉浸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中,感受其成为人们心灵的归宿。
登楼远眺,山城景色尽收眼底,群山起伏,郁郁葱葱。这里有几十万亩森林覆盖,负离子含量高,是天然大氧吧。2019年,文楼镇被认定为广东省森林小镇,实至名归。倚楼北望,可见两江交汇,融合于罗江自北向南奔流,虽没有滚滚长江东逝水之气势磅礴,却有小家碧玉之温婉恬静。隔江遥望,还可看到那播古村落著名的白梅书院。
登楼俯瞰,视野开阔,心灵回归自然,诗情充盈身心,尽享大自然的恬静惬意。一位慕名而来的广州游客感慨:“文楼之美,美不胜收,无论走到哪里,都仿似步入唐诗宋词境界。”好心文化楼宏伟壮观,期待有更多文人墨客来游,挥毫泼墨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元素,以文促旅,文旅互动,让好心文化楼名满天下。
流经那播森林公园的罗江河段,筑起了一条拦河坝,名曰“上善若水坝”。这个名字源于老子的《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也比喻具有完美道德的人,他们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具有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这座水坝设计独特,横跨两岸,气势恢宏,早已悄然走红网络,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游玩打卡。
游罢水坝,我们又来到了那播村委会的古村落书房咀村,参观古风犹存的白梅书院(又称“白梅书房城”)。白梅书院,一个散发着书香气息的名字,曾吸引央视记者前来采访报道,使其声名远扬。走进书院,古朴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书声琅琅、墨香四溢的古代学府。据悉,白梅书院始建于明末清初,迄今走过了近四百年的风雨历程,仍然基本保存完好,为研究粤西化北的历史文化留下一块瑰宝。
据吴氏宗祠的族谱记载,白梅书院的建造者为明末清初的当地人吴廷宝,号“玉溪”,后人称“玉溪公”。吴廷宝文武双全,曾考取武举人,为朝廷效力屡建奇功。吴廷宝回乡后请名师绘制图纸,自烧砖瓦,请能工巧匠依图建造了白梅书房城。这座由城池、城墙、炮楼、居室综合构成的岭南风格建筑落成后,美轮美奂,气势恢宏。皇帝赐其“大夫第”牌匾挂于城中门,并赐楹联一副:“皇恩隆笔铁,春意满南天”挂于中门两侧。从此,白梅书房城在当地名声大震,成为莘莘学子读书学习的场所,为这个钟灵毓秀的古老山乡孕育出众多优秀人才。
文楼,这座化北古老山城,隐藏在葱翠茂盛的群山大岭之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古迹处处,古韵悠扬。山城内的飞鹅岭、下水马吊须瀑布、那训天堂村鬼儿堂岭、镬耳屋、白梅书院、那浪古城、驷马大屋、好心文化楼,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景观交辉相融,彰显无限魅力。在化北文楼,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唐诗宋词的意境。诗和远方在招手,请到文楼来,文楼将与你诗情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