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市民小张留意到某线上广告,称只需要支付一笔手续费,通过“专业”的转贷操作可以降低贷款利率,减少利息支出。半信半疑的小张按“客服”提示下载了某贷款APP,支付手续费后,发现只能新增一笔个人信用贷款,并没有减少贷款利率,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
当前一些不法中介瞄准了部分借款人急于降低房贷利率的心态,借机牟利,误导借款人将房贷置换为利率更低的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俗称“转贷降息”。“转贷”时不但要收取高额利息或垫资费,还会按照贷款金额收取服务费、手续费等高额费用。
对于借款人来说,中介机构将借款人的房贷通过不法方式转换为消费贷、经营贷等,相较房贷来说期限较短,一般只有三年左右,在短期内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加上资金用途违规,很可能面临到期断贷的局面。
在中介机构为借款人办理虚假公司注册等手续时,需要借款人提供手机、个人身份证、银行账号、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这就导致借款人重要信息存在泄漏风险,严重影响个人信息安全。有的甚至还可能导致“被贷款”,背上不明债务。
由于违法转贷,导致借款人的经营贷、消费贷未按贷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人需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影响个人征信,甚至会承担法律责任。
茂名建行温馨提醒,广大市民要合法合规申请、使用贷款;如确有提前还款的需求,务必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彭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