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1961年,我的父亲杜同是当年“穷棒子社”23户贫农之一。1952年秋,西铺村23户贫农成立合作社,只有一头占“四分之三”股份的驴,被人嘲笑是“三条驴腿”的“穷棒子社”。但大家有志气,那年冬天,包括我父亲在内的壮劳力,冒着严寒大雪去三十里外打柴,他们穿破棉衣,吃稀粥白薯,晚上挤在透天草棚盖四条小被,干了一个多月,打回4万多斤柴,卖了430多元,买了车、牛、羊、骡子和农具。不到三年,“穷棒子社”实现了自给自足,还能向国家交余粮。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以王国藩为代表的老一辈西铺人发扬团结互助、艰苦创业、勤俭办事、敢为人先的“穷棒子”精神,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一面红旗。
作为西铺村党支部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就是对“穷棒子”精神的延续。2018年,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着村“两委”班子把“穷棒子”精神揉进给群众办的每一件事情里。我们始终抓着党建不放松,村里搞发展、搞建设,班子成员都带头往前冲。特别是今年以来,遵化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各级领导带领我们整治环境卫生、谋划对接项目、发展特色产业,为村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村里的党员先锋队和巾帼志愿服务队,发扬“穷棒子”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西铺村现有420户、1860口人,主导产业是林果业,2024年人均收入2.7万元,集体收入28万元。我们立足实际、挖掘优势,全面提速乡村振兴步伐。一是立足特色发展“一产”。发展特色种植70亩,26户种植老蚧黄瓜,40户种植贝贝南瓜,还有几户试种栗蘑成功,正在推广。下步还打算在栗树下试种赤芍和丹参,正在与制药厂洽谈药材收购事宜,计划2026年推广到110亩。二是立足基础壮大“二产”。“四下基层”活动中,分包县级领导帮我们对接港陆公司,引进了“机头灰”处理项目,投资6000万元盘活铁选厂闲置厂房,预计12月底前投产,增加就业岗位60个,每年集体增收租金5.1万元。利用原电线厂老厂房改造食品生产车间2000平方米,已投入生产,年产薯片500吨,解决就业20人,每年集体增收租金2万元。同时新引进了豆制品加工生产线,预计年产豆制品30吨,每年集体增收租金2万元。三是立足优势发展“三产”。发挥村史馆作用,吸引各地游客追忆“穷棒子”精神,投资400多万元建立了文化大礼堂和文化活动广场,下步重点打造特色民宿,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西铺历史博物馆项目。
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西铺村一定传承弘扬好“穷棒子”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让老典型焕发新生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