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能战斗”精神源于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开滦等煤矿工人的评价,同时也是对产业工人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精神的高度概括总结。
一、苦难中觉醒,斗争中铸就,“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历史溯源
1878年开平矿务局成立,迎来了中国近代工业的第一缕曙光,也见证了矿工生活不如骡马、生命不如草芥的苦难。1919年李大钊在《每周评论》发表《唐山煤厂工人的生活》,揭露煤矿工人的生活状况。正是这样的压迫,让开滦工人率先觉醒,在党的旗帜下凝聚成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1922年近5万开滦矿工掀起同盟大罢工,邓中夏同志盛赞这场罢工“光芒万丈”;抗日战争时期,赵各庄矿工人节振国“刀劈鬼子兵”的故事传遍冀东;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做出了“他们特别能战斗”的论断,这不仅是对开滦矿工斗争精神的最高褒奖,更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精神坐标。
二、传承中创新,奋进中升华,“特别能战斗”精神随时代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能战斗”精神有了更壮阔的舞台。抗美援朝时期,开滦工人连夜抢修机场,捐出工资捐献飞机大炮,两次组建医疗队奔赴前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近8000名开滦人背起行囊,支援全国17个省区的工业建设,把“特别能战斗”的火种撒向神州大地。1973年,新华社长篇通讯《他们特别能战斗》让开滦精神传遍全国,周恩来总理两次表扬开滦“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1975年,“特别能战斗”成为全国煤矿职工的学习标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开滦人靠着这股精神面对困境。2010年,“开滦特别能战斗精神”获评“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精神”。
三、迎接新时代,引领新征程,“特别能战斗”精神在传承中弘扬
进入新时代,“特别能战斗”精神有了更鲜活的内涵。开滦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打造“三柱一新”产业新格局,引领百年国企蝶变生新;借势“一带一路”,建成蒙西千万吨级煤炭基地,在新疆创出“同批次矿井首个拿采矿证”的开滦速度;科技创新迅猛突破,生产矿井实现“从人工采煤到智慧采煤”的跨越,2024年581项科创立项中,10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由黑到白、由黑向绿”的跨域步伐日益加快。文化旅游等战新产业稳健发展,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从工业遗址变身国家级5A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科普基地,成为了唐山靓丽的名片和城市客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特别能战斗”精神正是坚定信念的具象表现和动力支撑。站在新起点,我们要继续继承和弘扬这份精神财富,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凝聚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