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下,人体通过出汗散热来维持正常体温。然而,当环境温度接近或超过人体温度时,散热受阻,容易出现中暑、热射病。此外,高温还会引起脱水、电解质失衡、心血管负担加重等问题。
如何防暑?
1.保证充足睡眠,规律生活和工作。高温天气下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及含电解质的饮料或凉水,当出汗量>3L/天时,工间按出汗量或作业温度强度少量多次饮水,每次200ml至300ml。
2.饮食宜清淡,少油少盐,避免不易消化的食物给身体增加负担。增加优质蛋白质、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补充高温作业的能量消耗以及随汗液流失的维生素。
3.当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高度重视,立即到阴凉处休息,病情严重者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中暑了怎么办?
1.避免中暑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脱离中暑环境。先兆中暑时及时送至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和盐分。
2.对于中暑确诊者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移至阴凉处,保持通风;解开衣袖,用多种方式增加散热,如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擦身,把冰袋或冷水淋湿的毛巾放在头、颈、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所在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3.如果中暑者清醒,无恶心呕吐,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或适当服用藿香正气水等中药。若症状不缓解,立即拨打救助电话,到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王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