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唐山劳动日报

“乡土人才+”工程为乡村人才搭建发力平台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2 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记者梁赞英 通讯员冯连满)重视乡土人才,就是重视乡村发展。近年来,滦南县司各庄镇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工程,积极构建人才集聚平台,着力打造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发展的乡土人才队伍,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该镇尤其注重强化乡土人才开发与培养,加强乡土人才管理,专门成立了“人才驿站”,把各村热衷乡村发展和有专业特长的人员编入乡土人才库,推进实施“乡土人才+”工程,引导乡土人才在带领技艺创新、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上精准发力。

通过实施“乡土人才+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引导乡土人才强化产业意识,全镇打造了大棚桃、生姜、甘薯、香菜、油料种植、畜禽养殖等18个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实施“乡土人才+龙头企业”培育行动,鼓励能人大户带头创办“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民”的民营经济实体,已建成唐山伊林食品有限公司等1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乡土人才+经济组织”培育行动,支持乡土人才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了远恒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该镇东王庄村村民王文儒是该村第一个大棚桃种植户,因为效益好,同村村民纷纷效仿。凭借多年积累的种植、管理经验,王文儒积极帮助村民解决果树种植、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村民们纷纷亲切地称他为“土专家”。在他的引领和技术扶持下,目前该村有70%以上村民户从事棚桃种植,仅此一项年收入可达40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棚桃村”。

据了解,目前在司各庄镇,像王文儒这样的乡土人才有1178人,他们分布在种植、养殖、电商、民营经济、劳务输出等各个领域,成为乡村振兴征程中一支“流不走”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