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科学的饮水习惯有助于充分发挥水对健康的益处。跟随路北疾控一起学习一些日常饮水的实用小知识:
1.主动饮水,少量多次: 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口渴是身体明显缺水的信号。应养成定时主动喝水的习惯,每次喝一杯(约200毫升),间隔1至2小时一次。这样可保持身体持续的水分供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给肠胃和肾脏带来负担。
2.早晨空腹一杯水: 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温水,有助于唤醒肠胃,促进新陈代谢,并帮助排出体内累积的毒素。早晨喝水还能补充睡眠时经由呼吸和出汗散失的水分,让你一天都精力充沛。
3.餐前餐后巧补水: 可以在饭前30分钟喝一小杯水,这有助于湿润消化道,刺激消化液分泌,从而促进食欲和消化。注意不要在吃饭时大量饮水,以免冲淡胃酸、影响消化。建议在用餐一小时后再喝一杯水,这样既不会稀释胃液,又有助于胃肠对营养的吸收。
4.运动前后要补水: 运动或体力活动会大量出汗,导致水分流失。因此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都应适时补充水分。运动前约半小时喝一杯水,为身体预热;运动过程中每隔15至20分钟补充一次水;运动结束后再及时补水,以弥补流失的体液。如果运动强度大、出汗多,可选择含电解质的水或运动饮料,以补充钠、钾等矿物质。
(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