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云浮日报

打月饼

日期:10-05
字号:
版面:第03版:百味园       上一篇    下一篇

  耿艳菊

  还没进巷子,沁凉的风就带着一股好闻的甜香来迎接我们了。我,爸妈,弟弟妹妹,一家人站在巷口的大枣树下,屏气凝神,然后深深吸一口那甜香,相视而笑,欢快地拉起手跟着风,跟着醉人的甜香走进了巷子深处三姥爷家的院子。

  真热闹呀!东厢房门口的老梨树下,姥爷姥姥,三姥爷三姥姥,大舅舅一家,二舅舅一家,还有小姨一家,围着一张大桌子在打月饼。他们把堂屋里的大圆桌都搬出来了,那可是三姥爷的宝贝,是太姥爷留下来的。三姥爷每天都擦拭得一尘不染,恭恭敬敬地坐在大圆桌前练书法。只有逢年过节,亲人们团聚的时候,他才会大方地让出这个大圆桌来招待我们。

  还有一个特别的时候,那就是每年中秋打月饼的时候,一大家子奇奇聚在一起,调馅的调馅,擀皮的擀皮,热热闹闹地打月饼吃。

  每年打月饼都是约定好的日子,中秋前一周的那个周末,谁都不会提醒谁,谁也不会失约。正如亲人们每次的相聚都会选在三姥爷家一样,打月饼是乡人们庆祝中秋团圆的一种仪式,这样的大事,一定也要在三姥爷家。

  太姥爷是个木匠,做得一手好家具,十里八乡的人都敬重他。他有三个儿女,姥爷是大儿子,二女儿远嫁到了他乡,山水迢迢,不能常回来。三姥爷是小儿子,十九岁才来到这个家里。

  三姥爷是太姥爷收养的孩子。那年,太姥爷在几十里外的马家庄给一户人家打家具,那家要求多,太姥爷做得也细致,一切都忙完后,已经是大年三十的下午了。为了赶回去吃团圆饭,太姥爷就急匆匆往家赶。太姥爷选了一条近路,然而冬天黑得早,还没走多远,天色就暗下去了。他来到了一条河边,看着越来越暗的天色,决定从河上过去,能少绕一点路。河上结了冰,太姥爷先试了试,冰还算结实。他就大着胆子往前走,谁知刚走出去十来步,咔嚓一声,冰碎了,水漫过来,一只脚掉进了河中。太姥爷蹲下来,不敢动。他知道这条河,不宽,但很深。他又不会水,四野茫茫,黑黑乎乎一片,正在万般无奈,命悬一线之时,只见一个黑影慢慢往太姥爷跟前移,然后伸出手把姥爷拉了上来。

  这个黑影便是三姥爷。竟是个年轻小伙救了太姥爷。问明白后,才知道,原来他也掉过冰窟窿里,他母亲就是用这种方法把他拉了出来。他很小的时候跟着母亲嫁到了另一个省市,而今母亲去世了,那边养父不想再管他,他只好回来找自己的亲生父亲,可谁知父亲也不在人世了。他坐在河边暗自垂泪,却碰到了太姥爷。

  太姥爷见他孤苦无依,感念他的救命之恩,就问他愿不愿跟着他学木匠,拥有一技之长,最起码能养活自己好好活下去。

  三姥爷跟着太姥爷回家了。那是他长这么大以来过得最温暖的一个春节,一大家子人都热切地关心他,把好吃的食物往他面前推。姥爷还把太姥姥新给他做的棉衣送给了三姥爷。一家人都同情三姥爷的遭遇,更感念他救了太姥爷。

  那时候,姥爷已经在教书了,也不喜欢做木工,太姥爷常觉得一身手艺无人继承而惆怅,三姥爷来家后,就悉心教三姥爷。三姥爷人勤快,肯吃苦,有耐心,跟着太姥爷学得有模有样。一有空,还去帮太姥姥担水,扫地,做饭。

  太姥爷太姥姥待三姥爷如同自家孩子一般。除了教三姥爷木工,闲暇时还教三姥爷写书法,两个人就一起坐在大圆桌旁写字,喝喝茶,日子过得平静欢喜。

  第二年中秋,三姥爷制作了很精美的月饼模具,又用平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了一兜莲子,仔细去掉苦心,熬成莲蓉,精心做了一屉月饼孝敬太姥爷太姥姥。也是在中秋这一天,他不再叫太姥爷太姥姥师父师娘,而是和姥爷一样叫爹妈。也是从这一天起,他真正成了太姥爷的小儿子。

  姥爷后来辗转多地教书,太姥爷太姥姥渐渐年岁大了,都是三姥爷在照顾,姥爷才没有后顾之忧。

  三姥爷一辈子重情重义,他和三姥姥没有自己的孩子,就把姥爷的几个孩子看得和自己的孩子一般。

  人岁数大了,就期待着和儿女们常团聚,孩子们承欢膝下。姥爷对三姥爷说,我的孩子,也是你的孩子,以后逢年过节,他们都要去你们家热闹,你不会嫌烦吧。三姥爷哈哈大笑。

  这以后,每逢过节,巷子深处的三姥爷家的院子总是最热闹欢喜的。三姥爷三姥姥早早就开始忙着准备,神采奕奕,嘴角一直挂着笑。尤其中秋,三姥爷雕刻了很多好看有趣的月饼模具,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打月饼的习俗,享受人世间浓郁甜香的亲情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