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民政会议精神,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365”竞标争先体系,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聚焦完善养老体系、加强兜底保障、补齐民生短板,推动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省民政综合考核中我市城乡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获评满分,流浪乞讨救助管理质量评估居全省前列。以“1+2+10”的模式推进市、县、镇、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撤并“小散弱”敬老院23家,创新开展独居、空巢、失能、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服务。我市8个社工站获评省级“双百工程”示范站点,殡葬公益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婚俗改革微电影《婚锁》获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三等创优作品”奖。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持续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老龄工作机制,出台《云浮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云浮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开展“银龄安康行动”,为49万余名户籍老年人每人每年购买10元意外伤害保险,为百岁老人赠意外险;落实高龄老年人津贴制度,今年以来为65135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含百岁长寿保健金)1263.635万元。
——加强市县镇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出台《云浮市关于全域推进市县镇村养老服务网络助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以“1+2+10”的数量建设功能完善的县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镇级标杆式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村级标杆式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以县级养老服务机构为支点,开展对“小散弱”公办敬老院的撤并整合,共计撤并敬老院23家。目前全市有41家养老机构,其中公办养老机构33家(含公建民营14家),民办8家,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7%,超过省定“十四五”期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要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提升行动,着力打造集托养照护、居家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功能为一体的标杆式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全市首家具备医疗住院功能的县级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云城区福利服务中心于8月投入运营。探索互助养老模式,每月探访特殊困难老人。2025年开展居家上门服务12万人次,居家养老站点服务33万人次。
——推进“长者饭堂”提质增效。出台《云浮市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的意见》,聚焦“独居老人的一顿热饭”,对独居、空巢、重残、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送餐服务,首创以互助方式对家庭中难以提供日常餐食的特殊老人进行助餐,互助人给予适当补贴。推出“九九暖心饭堂”品牌,制定《老年助餐服务营养工作指南》,指导我市各老年助餐服务机构科学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开展助餐服务6.8万人次、送餐服务4088人次,其中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送餐3200人次。
——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服务产业聚集,出台《云浮市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扶持办法》,引入专业运营机构5家、培育本土机构14家。位于新兴县新城工业园的中匠福银发经济适老科技园奠基建设。成立云浮市养老行业协会,推动本地银发产业力量聚集。积极开展2025年家装厨卫“焕新”适老化改造活动,对在我市购买居家适老化产品的个人消费者给予产品实际销售价格30%补贴。
聚焦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不断强化特殊困难群体服务保障
——稳步提升救助保障水平。科学调整社会救助标准,2025年城镇低保标准不变,农村低保从672元提至716元,农村低保标准占比从75%提升至80%。城镇特困标准不变,农村特困标准从1075元提至1146元;集中供养、散居孤儿保障标准从2295元/月、1484元/月提至2375元/月、1536元/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从202元/月、270元/月提至209元/月、280元/月,圆满完成省市民生实事任务。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出台《云浮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云浮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以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为核心圈层,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为中间圈层,对群众遇到紧急性生活困难给予临时救助为最外圈层的三级救助圈层体系。充分运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实施“大数据”动态监测,重点关注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低保边缘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再通过“大脚板”进村入户,做到及早发现、主动发现,快速核查、快速处置,实施精准帮扶,今年以来全市共计办结预警信息3450条,及时处置率100%。加强和改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深入开展“寒冬送温暖”“夏日送清凉”“台风雨送平安”等专项行动,让流浪救助更有温度。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持续实施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联动开展流动儿童关爱专项行动,牵头建立全市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益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流动儿童建档立卡。持续开展“润蕾工程·爱心同行”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服务活动等关爱服务,为210名儿童建立个案结对,1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案例获得广东省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关爱保护服务案例征集活动(2025)“优秀案例”。
优化社会事务管理服务
让人民群众更有认同感和幸福感
——创新婚姻服务管理。在全省率先创建民政、法院、司法、公安、妇联、团委六部门一站式联动的婚姻“家庭驿站”综合调解品牌,累计开展调解服务1492人次,成功调解486人次,成功率32.75%,《婚姻“家庭驿站”护航家庭幸福》信息被民政部党组机关报《中国社会报》选录刊登。落实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政策,利用“元宵节”“5·20”等好日子开展户外集体婚礼颁证、婚庆企业集中展示等系列甜蜜活动,培育云城区好人广场、云浮市迎宾馆、罗定天润广场等一批特色户外颁证点,探索婚姻登记与甜蜜经济深度融合新路径。
——改革殡葬服务管理。收回市殡仪馆公办公营,研究制定“一站式”服务点治丧服务流程、“一对一管家”服务等10多项内部管理和业务工作制度,重塑市殡仪馆公益为民形象。平稳开展减项降费优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全市4家殡仪馆累计取消、降费、免费提供服务项目(殡葬用品)共105项,单价金额累计10.85万元。持续抓好建章立制,推动建立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和规范遗体火化证管理制度。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开发“一键报丧”智慧殡葬小程序,促进服务便捷规范透明。
——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全力推动新兴县六祖镇完成乡村地名建设示范点工作,为全市提供可操作、可复制的示范样板。2025年选取云安区、新兴县为重点,深化行动,带动其他县(市、区)提升。
激发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取得新实效
——强化社会组织规范管理。持续推进直接登记社会组织落实行业归口管理,实施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依托《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通过年度报告“双随机、一公开”、打非、信息公开、信用管理、等级评估等方式进行监管。目前,我市对社会组织执法检查和实地检查共59家,开展社会组织注销、法人离任和行政抽查财务审计82家,打击非法社会组织2家。
——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慈善帮扶资源需求、供给信息台账,引导和发动8家慈善组织参与慈善帮扶资源供需精准对接,帮扶领域涵括慈善助学、助医济困、慈善救助等方面。积极组织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会各界企业和爱心人士共同参与“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全市各级慈善会接收2025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共1802.18万元。举办2025年“中华慈善日”宣传活动,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形成人人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全市社工站链接慈善捐赠资金约140万元,链接捐赠物资8482份,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66万元,惠及困难群众20827人次。
——推动“双百工程”提质增效。推动“双百工程”优化升级,建立社工站(点)规范专业制度。我市8个社工站获评省级“双百工程”标杆社工站。开展千名社工“说政策强履职展风采”活动,今年以来共服务348290人次,入户105939户,建档2550份,个案218个,培育志愿者502人。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化解邻里纠纷、基层矛盾,夯实社区治理“微根基”。抗击台风期间,连夜协助转移危房居民、排查低洼地段隐患,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专业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切实增强基层民生保障力度。
接下来,云浮市民政局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化改革创新,聚焦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儿童残疾人福利、社会事务提质、多元共治格局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十四五”民政工作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为云浮高质量发展注入民政动能。
组稿/云浮融媒记者梁振
通讯员黄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