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云浮日报

全面向“新” 城乡振“兴”

日期:09-28
字号:
版面:第09版:质领未来 聚力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凤铝铝业新兴基地

  广湛高铁新兴南站

  新兴县融湾交通路网

  “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新兴联盟

  新兴县文昌公园

  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游客中心

  新兴县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入选全国首批“生态友好幼儿园”项目试点园

  新兴粤剧团恢复暨新兴戏剧艺术团成立文艺晚会

  2025新兴龙舟公开赛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新兴县现代农牧产业、金属智造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分别入选2025年发布的《广东省县域特色产业目录》;首次作为参评县进入《2024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全省第二档;成功获评“广东省第二批信用县建设创新单位”;连续7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新兴县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今年8月,以“中国人爱上中华土鸡”为主题的“中华土鸡产业基地”共建启动仪式在新兴县举行。这一集养殖、加工、研发、销售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将成为推动“中华土鸡”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新型载体,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实体支撑。

  这是新兴县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又一创新举措,加速蝶变现代农业强县。

  产业兴则县域兴。近年来,新兴县立足“农业强县、工贸大县、文旅名县、空港新县”四大定位,以三产融合为路径,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丝苗米、排米粉、凉果、淡水鱼苗入选全省重点培育的首批10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名单。加速壮大金属智造业,凌丰集团成功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2024年度实践案例”;新豪轩智能家居入选《2024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广东凤铝铝业新兴基地顺利投产,预计年产能达60万吨,总产值将超100亿元。深耕壮大旅游产业,依托底蕴深厚的禅文化、温泉文化等资源,推动农文旅发展深度融合,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

  产业振兴根基强,环境提升城乡美。在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新兴大抓城乡风貌提升,“城市让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成为现实。

  开展风貌提升百日攻坚行动、“三清三拆三整治”历史遗留问题整治攻坚行动等,用好“拆清种建管”组合拳,串点连线成面推进全县风貌提升工作,绘就人居环境新图景;编制《新兴县农房风貌指引》《新兴县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全面落实“带图审批”,全县农房风貌焕发新颜值……如今,走进新兴大地,一幅幅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和美镇村画卷映入眼帘,一栋栋独具特色的楼房排列整齐,四通八达的水泥村道纵横交错,道路两旁的树木焕发出勃勃生机。

  勠力同心,奋勇争先。这些成绩的获得,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深入推进“双百行动”,与广东明基水产集团、广东筠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地龙头企业开展科研合作,为新兴香荔、大米等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央企+民企”共同助力,中铁十二局、中铁十九局等累计完成公益性项目投资超亿元;2025年重点推进的县内主干道沿线鸡舍猪舍风貌提升工作,温氏股份捐资超800万元助力建设;4家本地建筑业企业助力农房风貌品质提升;成立“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1057支,吸纳队员1.75万人,示范带动超10万群众参与乡村绿化行动。一串串数字,印证了新兴县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的奋斗足迹,更是对其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生动诠释。

  坚定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大家看看我们这些紫米产品,有三色香米、紫米腐竹、紫米米糊、紫米米饼……”“我们即将上架秒杀价葛根饮品——葛爽爽!3、2、1!上链接!……”这是新兴县众创文旅公司直播带货首秀的现场。

  新兴县把“提升造血能力”作为县融媒体中心改革的重要一环。通过推出“一揽子”改革举措,深耕政务、服务、商务“三大领域”,重塑内部管理体系、内容生产体系、经营服务体系、渠道传播体系、动力内生体系等“五大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新兴县融媒体中心还在“提升传播能力”上奋力建强“出圈”。

  今年7月,广东首个“媒体+”联盟——“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新兴联盟正式成立,聚焦新兴“三农”发展目标,深度整合中央、省、市、县级媒体资源,开展主题宣传、品牌推广和资源对接,《农民日报》《南方日报》等10余家媒体成为首批联盟成员单位。

  新兴县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品牌宣传推广项目,联动抖音平台,打造“周末散心,就来新兴”农文旅宣传品牌,话题传播量超500万。9月28日至10月7日,将在抖音平台发布全民任务,奖励20万元现金,吸引抖音旅游达人和全国网友聚焦新兴的美食美景、农产品、历史故事等方面制作视频内容,激发全民参与、共同代言的热情。

  改革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新兴县深谙其道。

  不断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机制,探索“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截至2025年上半年,建成并投产14个家庭农场项目,可为16个自然村集体经济带来每年10万元的增收。创新“土地融发展”模式,《云浮新兴创新“土地融发展”模式让“撂荒地”成为“抢手地”》案例入选广东省农业农村领域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不断深化县域投融资机制改革,将发行公司债和国企改革同步推进,通过吸收合并、撤并整合等方式,将45家县属国有企业或涉改单位划转并纳入统一管理框架。

  持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力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个,覆盖12个镇。深化试点经验,打造六祖红梅村民宿、禅正文化产业园、天堂镇魅力新社区等示范标杆项目。

  新兴县正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增添动力、挖掘潜力,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推动全县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5中国企业500强”,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列榜单第250位,较上一年度上升23位。

  2025年上半年,全县实现GDP152.46亿元,同比增长2.3%。全县规上工业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用电量、社消零、外贸进出口等指标都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在19个主要经济指标中,实现正增长的有14个,排在全市前3位的有13个,特别是社消零总额、房地产开发投资、出口和进口增速均排全市第一。新兴产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80.9亿元,同比增长15.7%。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一季度增幅提升10.9个百分点,总量排全市第一。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较一季度提升21.8个百分点,排全市第一。

  新兴县项目建设领域捷报频传。今年1-8月,新兴县新增招商项目34个,总投资近40亿元,新增项目数、超亿元项目数、动工项目数均排全市第一;上半年凤铝铝业、番禺电缆(二期)等优质大项目如期投产。

  随着广湛高铁新兴南站年底通车、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加快建设等利好因素叠加,新兴的发展动能充足,经济发展破浪前行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今年6月,新兴县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入选全国首批“生态友好幼儿园”项目试点园名单,这是对新兴县幼儿生态教育领域工作的高度肯定。

  新兴县把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民生工程,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持续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遗余力促进教育均衡、引进培优建强教师队伍……近3年来,全县共投入超10亿元,新、改扩建17所学校,新增优质学位1.2万个。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高中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达18%,超省定标准。

  聚焦提升医疗领域公共服务水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达到国家新标准,县域内住院率连续7年保持在90%左右,排名全省前列。县妇幼保健院扩建项目落成,新增床位500张。天堂镇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启用,医养结合服务中心试运行,为村民提供高质量、连续的“医养结合”一体化服务。

  新兴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打造县域人才集聚平台,实施“才聚新州”人才引进行动、新才回乡计划等重点项目。今年8月,新兴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新站落成揭牌仪式在县科创中心举行,标志着新兴县乡村振兴与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自建站以来,新兴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已引进专家人才506名、科研团队62支,开展各类培训交流活动300多场,参与培训人才达10000人次。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5月,“粤韵流芳谱新篇”新兴粤剧团恢复暨新兴戏剧艺术团成立文艺晚会盛大举行,集粤剧名家、经典剧目与创新演绎于一体,以粤韵为纽带,展现岭南艺术魅力。

  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新兴县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将文化强县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打造出8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5条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线路,80多个景区景点和一大批文旅特色村镇、乡村民宿、乡村酒店等文旅产品,成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广东省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县,连续7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旅游收入占县GDP比重达18%,推动文化“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举办龙舟公开赛、马拉松、慈善万人行等文体活动,更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推进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建设,全力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云水台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各项工作;持续实施“引客入新”行动。

  站在新起点,新兴县将始终扛起全省创先类典型县、争当全市排头兵、勇挑全市经济大梁的责任担当,发挥走在前列、支撑带动、窗口示范的引领作用,奋力书写“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高分答卷,加快打造“融湾先行示范县”、奋进“全国百强县”,全力争当云浮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组稿/云浮融媒记者梁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