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也是奋进第二个“云浮30年”的开局起步之年,罗定市作为云浮的“大块头”,坚定扛起“大担当”,锚定“全面振兴罗定”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紧密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云浮市委“365”竞标争先体系,在产业升级、城乡融合、民生改善等领域全面突破,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2025年上半年,罗定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1.99亿元,同比增长3.5%;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3.06亿元,同比增长12.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28.45亿元,增长3.5%。
产业聚变
六大百亿集群激活发展动能
近年来,罗定市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据市情实情,提出努力打造贵金属、电子信息、日用轻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现代农业“六大百亿产业集群”的策略,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2025年1-7月实现产值112.6亿元,同比增长5.7%,持续释放强劲动能。
升级产业平台承载力。推动设立罗定市产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深入推进云浮罗定产业园区“一园三片区”建设,园区规划面积扩展至1.22万亩,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凸显,目前已引入企业项目133个,规上企业36家。2025年,推行“头雁领航”招商机制与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编制电子信息、日用轻工、新型建材、现代农业、新能源等5大产业链图谱,聘请36位招商顾问,举办80场新春乡亲招商恳谈会,目前引进重点建设项目11个,总投资超100亿元,计划投资14.33亿元,广东明和新材料、宝晶新材料、福盟科技等项目顺利建成投产,新储备昱凯硅基材料产业基地(12亿元)等3个项目,总投资13.1亿元。跨区域产业合作深化,持续推进禅罗产业合作,有序建设罗定驻禅城“科创飞地”,通过跨区域资源整合与创新协作,提升园区产业创新能力与招商吸引力。
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制定《罗定市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改革方案》,扎实推进2025年新一轮综合窗口改革;深入开展“市长、局长进窗口”行动,推动现场为群众办事解决问题;“高效办成一件事”提档升级,39项“一件事”主题服务覆盖184项高频事项;充分发挥“店小二”精神,将便民审批服务延伸至社区,云浮首笔个体工商户登记在罗定北区社区成功办理。营商环境的优化带来的是有效投资增加明显,上半年政府投资13.31亿元,增长36.5%,其中卫生社会事业(增长63.6%)、水利环境(增长33.5%)、教育事业(增长12.1%)等领域增速显著;88个重点项目(含10个省重点、61个云浮市重点)完成投资44.6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0.23%,深南高铁罗定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全芯微DFNQFN封装等19个新开工项目如期动工。
夯实龙头企业引领力。“六大百亿产业集群”呈现出“龙头引领、多点开花”的格局,其中:贵金属产业发展迅猛,上半年产值达21.42亿元,同比增长40%,培育海泰金属成为AEO企业,黄金提纯纯度达到99.99%,直接供应大湾区珠宝市场,助力金正龙公司完成2.8亿元规范化业务,填补了粤西贵金属高端加工的空白;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六大产业的29%,广东微容入选胡润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单,MLCC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15%,带动12家配套企业入驻园区;日用轻工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拥有市场主体34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24家,涵盖造纸和纸制品、香料(肉桂)、轻工纺织、食品加工和玩具制造等多个细分领域;2025年新增肉桂种植3000余亩,亩产提升15%,总投资11亿元的全球肉桂科创港加快建设;新型建材产业方面,明和节能墙体材料年产50万立方米,供应高铁项目,宝晶光伏玻璃深加工年产值3.5亿元,带动园区新型建材企业达到18家;现代农业年产值预计突破100亿元,稻米、肉桂两大单品产值突破70亿元,接待游客60万人次,农旅收入约5亿元。
城乡蝶变
“百千万工程”绘就融合新图景
罗定作为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风景秀丽、生态良好。2025年4月,罗定市入选广东省第二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正是它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动工业经济与城市能级、乡村振兴协同提升的生动缩影。
城市更新进程加快。投入17.37亿元推进78项县城“四提”项目,22个老旧城区改造完成,8个在2000年之前建成的小区焕然一新。翡翠金湾步行街、城市体育公园初见雏形,深南高铁罗定北站主体工程完成60%,预计2027年实现1小时直达广州。改造供水管网10余公里,新建污水管网10.73公里,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为33.21%、处理率为97.75%;建成智慧停车位3629个、充电设施2440个,“口袋公园”增加至28个,实现300米见绿目标。
镇域节点功能凸显。罗镜、黎少、泗纶3个省典型镇获得培育资金1.12亿元,黎少南药加工园、泗纶竹蒸笼基地、罗镜红色文旅上半年产值合计增长11%。船步、榃滨等7个市级典型镇谋划25个项目总投资达3.15亿元,榃滨肉桂市场年交易额突破8亿元,“罗定好物馆”电商平台首月交易额突破500万元;16个镇级污水处理厂、121公里管网投入使用,计划投资7亿元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
乡村发展活力旺盛。“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8.9万处,完成率超过99%,2945个自然村污水治理率达到78.45%,位居云浮前列。28个省级典型村谋划34个项目,?塘古树公园、罗平南药公园建成开放;54个自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0万元,罗平榃北村依靠南药、文旅收入达到35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拓展“文旅+”“光伏+”“农机服务+”等乡村产业新业态,成功创建长岗坡文化休闲旅游区、梁家庄园景区2个3A级景区,15个农产品获“粤字号”认证,建成“三品一标”136个。
民生质变
基层服务治理标记幸福刻度
新增岗位1804个、新增学位2800个、“四方联调”机制推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成功率超99%……一组组数据见证着罗定人民的幸福指数,这是罗定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结果。
新增的1804个岗位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让不少家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的美好愿景。新增的2800个学位则分布在罗定市各中小学及幼儿园,从崭新的教学楼到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从宽敞明亮的操场到温馨舒适的宿舍,硬件设施的全面提升让孩子们能在更优质的环境中汲取知识,家长们也无需再为子女入学奔波操劳。
而“四方联调”机制则是罗定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一大创新举措,通过整合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居委会)以及专业调解员的力量,构建起一个多方联动、协同作战的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在这里,调解员们耐心倾听群众诉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法律法规,用情理交融的方式化解心结,无论是邻里间的宅基地纠纷、家庭中的赡养矛盾,还是商户间的经济纠纷,都能在这里得到及时、公正、高效的处理,成功率高达99%以上,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此外,妇幼康复综合楼、附城医院投入使用,新增床位300张,207间村卫生站完成规范化建设,患者住院次均费用低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12%;提升农村公路85公里、改造危桥8座,解决15个村“出行难”问题;建成5G基站109个、10GPON端口464个(完成率103.57%),农村宽带覆盖率达到100%,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从传统农业到“六大百亿产业集群”,从二元分割到城乡焕新,从经济数值到幸福颜值,罗定,正以“实干派”姿态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书写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组稿/云浮融媒记者梁湛华通讯员曾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