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粤军第十九路军先辈们:
此刻,我正沿着石阶走进广州十九路军抗日阵亡烈士陵园。青松肃立,碑身直指长空,仿佛你们的身影依然伫立守望。每一步,都让我更接近你们,也更接近那段烽火燃烧的岁月。
在陵园的展厅里,我驻足凝视一台旧发报机。冰冷的金属上布满划痕,但我仿佛听见它仍在“滴滴答答”地传递:敌情紧急、坚守不退。旁边的作战地图已被时光熏黄,上面勾勒的箭头,正是你们一次次拼死抵抗的痕迹。展柜里的步枪,枪托开裂,却依旧沉重。它让我想到,你们握枪的手一定满是血泡,但没有一人松开。
先辈们,在1937年的淞沪硝烟中,你们用血肉之躯阻挡强敌,筑起抵抗的长城,防线在地图上只是一条线,而在你们心中却是一条不可后退的生命线。你们或许知道武器落后,或许明白生死未卜,却仍喊出了“国土不可失”的誓言,迎击敌人的坦克与飞机。有人倒在桥头,有人长眠壕沟,却没有一人退却。你们用血肉之躯,把年轻的生命写进了民族的存亡。
先辈们,如今,80年过去,我们依旧在你们守护下的土地上生活。广州已是一座现代化都市,陵园外,地铁穿梭,车水马龙;珠江夜游灯火辉煌,笑声取代了哭喊;广州塔耸立江畔,光芒点亮夜空;珠江新城的高楼直入云霄,在夜色中闪烁光芒;黄埔港口灯火通明,货轮驶向世界。你们当年拼死守护的家园,已焕发勃勃生机。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青年们在实验室和工厂挥洒才华,老人们在公园里安然散步。这里早已没有枪声,只有生活的烟火。
和平的底色里有你们的血与骨,我们没有忘记。清明时节,花束摆满陵园。你们铸就的“抗战精神”,不是尘封在史册抽象的四个字,而是融进了我们的血脉,是血与火锻造出的真实:不畏强暴,哪怕敌军炮火滔天;百折不挠,哪怕前路只有牺牲;守土卫国,哪怕寸土亦不可退让。
这些字眼,既是你们的写照,也是今天的号角。我们铭记,不是为了沉湎悲伤,而是为了继承你们的精神。那是不畏强暴的勇气,是百折不挠的坚韧,是守护家国的忠诚。
当代的青年人,把这种精神化作探索星辰大海的执着,化作坚守边疆的勇毅,化作建设家园的担当,化作推动我们前行的力量,你们在战场上喊出的誓言,已经变成我们心中的信念。
陵园广场上刻着“流血牺牲,志在民族生存”,我久久凝望,心中默念一句:“愿后世不闻硝烟。”因为你们浴血的意义,不是为了重复战争,而是为了换来和平长存。
先辈们,如果你们能读到这封信,你们一定会微笑。因为你们的牺牲没有白费:80年后的中国,山河无恙,国泰民安。广州塔的灯光取代了战火的火光,珠江夜游的笑声取代了流离失所的哭声。你们想要的中国,我们正在努力实现;你们未竟的理想,我们正在继续书写。你们的牺牲没有白费,你们的名字没有湮没,你们的精神仍在回响,你们曾经守护的土地,正在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
在碑前写下这封信时,我忽然觉得,你们并不遥远。碑石是你们,松柏是你们,风声是你们。你们从未离开,而是化作大地的根脉,照亮后人前行的路。我们会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安宁,把你们未竟的理想继续写下去。
此致
敬礼!
一名后辈谨上:陈伟宁
202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