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云浮日报

环境共治 平安共建 产业共兴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07版:地方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通讯员李洪标

  郁南县位于西江中游南岸,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龙圩区、岑溪市。近年来,郁南县人大主动融入粤桂协作发展大局,深化人大区域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与代表主体的作用,通过共绘合作蓝图、共促乡村振兴、共筑幸福边界,推动省际协作从“地理相邻”迈向“发展相融”,书写跨省协同发展的生动答卷。

  搭建履职平台

  共绘跨省合作蓝图

  为推动“两广”边界地区合作发展,两地县、镇两级人大通过“走出去拓视野,请进来促提升”举措,上下联动、内外协同,搭建常态化交流合作平台,筑牢省际协作制度根基。

  签订合作协议,推动两地发展。郁南县人大常委会先后与广西岑溪市、龙圩区人大签订区域合作交流协议,聚焦人大联动、平台联建、产业联手、文化联谊、文明联创、生态联治、法治联防、道路联通8大领域,构建全方位合作框架,发挥人大力量推动两地经济社会与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联络站点,畅通沟通渠道。为便于联系合作,郁南县在平台、通门(冲枚村)镇分别设立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同步建立人大工作常态化沟通机制,形成“固定联络+动态响应”联动模式,推动沟通协作。

  开展联动履职,破解跨省难题。依托省际联络站,两地人大通过代表互动、联合收集民意、召开联席会议、视察调研等方式深化协作,破解跨省难题。目前,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7件,成功解决18个民生难题。平台镇大地新寨村鱼塘因上游广西一鸡场污水渗漏致大量鱼死亡,经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及代表多次协调涉事双方和两地相关部门,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推动两地政府建立环保联动机制,强化跨省界污染源监管。

  聚焦产业协作

  共促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乡村振兴,郁南县以省际人大合作为纽带,紧扣产业协作核心,创新“省际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履职+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共享、市场共建、模式共创,推动两地农业产业升级。

  打造产业协作链,释放“虹吸效应”。依托粤桂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及赐步村关桥新人大代表联络点,平台镇与广西龙圩区共建沙糖桔产业协作链。郁南县人大代表、赐步村支书关桥新带头建立“人大代表种植示范基地”,以“人大代表+基地+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带动180户约500人复种高密植无病毒沙糖桔超1100亩,让赐步村成为省“一村一品”沙糖桔专业村。2024年,合作社销售沙糖桔1500万多斤,产值约3800万元,带动果农户均增收约3.8万元。

  引进优良品种,培育特色产业。借助省际协作引进优良品种,通门镇人大率先在省边界冲枚村推广种植桂花梨、“钦蜜9号”百香果,打造“一村一品”。目前,全镇桂花梨种植面积1200亩(冲枚村800亩),年产量约3150吨,产值1500万元;百香果种植面积1300亩,年产量约3200吨,产值7590万元,特色产业成村民的“致富树”。

  借鉴先进经验,创新发展模式。聚焦家庭农场项目,通门镇人大组织代表和养殖大户赴广西筋竹镇考察学习家庭农场经验,通过“经验引进+本地转化”,推动“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项目落地冲枚村。目前项目正处于前期建设,涉及的23户农户中有20户已达成合作意向。

  聚焦民生需求

  共筑边界幸福家园

  面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郁南县县镇人大加强与两省边界镇人大履职协作,在环境整治、平安建设、纠纷调解等领域协同发力,让省际边界成为“和谐线”“幸福线”。

  推进环境共治,完善基础设施。两地人大代表联动呼吁、联合调研,携手推动边界交通网络升级、环境综合整治和文明共建。2024年,通门、筋竹两镇人大促成边界“粤桂爱心亭”提档升级,推动通筋线公路及筋竹镇道路改造工程落地。平台、通门等镇与广西边界镇人大共同协作开展“下沉视察拍照找差距”等活动,督促指导并参与乡村环境整治,打造边界和美乡村。

  强化边界共守,筑牢平安防线。紧扣边界平安建设,郁南县人大在平安边界创建、森林防火等领域深化联合履职,推动两地相关部门和边界镇村签订《边界党建共建协议书》《禁毒联防协议书》等,建立应急联动、信息共享等联防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平台、通门镇人民政府获评“湘粤桂三省(区)第七联防区边界护林联防工作先进单位”。

  深化纠纷共调,维护和谐稳定。“两广”边界地区人大创新“代表调解+部门联动”模式,由两地人大代表、老党员、乡村能人等组成调解队伍,通过“跨省恳谈会”“联合调解室”等调处,成功化解多起跨省纠纷。平台镇借助省际协作机制,妥善解决新乐村外嫁广西婚姻纠纷、广西群众在郁南欠薪纠纷及大地村鱼塘污染纠纷3宗案例,以法治维护边界群众权益与区域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