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云浮日报

日吞吐量5万斤直供珠三角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03版:时政       上一篇    下一篇

  “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

  本报讯(通讯员苏伟鸿黄伟明)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在郁南县通门镇,一颗小小的黄金百香果,正凭借外出乡亲的带动和产业链的整体升级,逐步成长为富民兴村的“黄金”产业。一座日吞吐量高达5万斤的百香果分拣中心拔地而起,让原本“深藏闺中”的优质百香果直供珠三角市场。更令人振奋的是,未来该中心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日处理量预计突破12万斤,届时果品将远销至山东等更广阔的市场。

  通门镇农业资源禀赋突出,盛产黄金百香果、珍珠番石榴、桂花梨、肉桂、竹笋等特色农产品,其中尤以黄金百香果声名远扬。目前,该镇黄金百香果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不仅形成显著的规模效应,更以出众的果实品质赢得市场青睐,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看准这一发展机遇的通门镇梁氏果业负责人梁原均,拥有超过二十年的水果行业经验。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支持下,他成功盘活原有闲置的竹笋加工厂,引进自动化分拣系统,打造出一个集收购、分拣、包装、销售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集散中心。过去,当地果农大多分散经营、自寻销路,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优质农产品也卖不到好价钱。分拣中心建成后,迅速吸引了本地及广西邻近地区的果农踊跃前来,有效整合了分散的小生产,对接上了大市场。

  “我们七月份引进生产线,八月份正式收果,目前每天收购量在4至5万斤。预计20天后进入高峰期,日收果量将达到7至8万斤,那时就能大批量发往山东市场。现阶段主要供应珠三角地区。”梁原均介绍。

  在焕然一新的分拣车间里,金黄的百香果在自动化流水线上匀速流动,工人们动作熟练地进行分级、包装。产业的升级,直接惠及当地百姓。目前,该中心已为20余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稳定就业岗位。

  面对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即将到来的销售高峰,现有处理能力已逐渐吃紧。梁原均满怀信心地描绘下一步蓝图:“接下来我们计划追加投资,建设配套冷库,并筹建一个百香果果酱加工厂,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实现真正的产业化经营。”

  冷链仓储和深加工产能的规划,标志着通门镇百香果产业正在从单一的鲜果销售,向融合收购、分拣、包装、流通、冷藏、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迈进。待全部项目建成后,分拣中心日吞吐能力将跃升至12万斤以上,预计可创造近百个就业岗位。

  更值得一提的是,百香果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产生了强劲的辐射效应,同步带动了当地珍珠番石榴、桂花梨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拓宽,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