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云浮日报

一纸诀别书 满腔报国志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第03版:时政       上一篇    下一篇

  左一为余渭泉

  余渭泉“诀别”父母的家书

  “红色云浮·烽火记忆——追寻华南抗战中的云浮力量”

  云浮融媒记者石世富

  位于云安区都杨镇的荣昌堂,是中共三罗组织革命活动旧址,现为云浮市文物保护单位、云浮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日来此追寻历史记忆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堂内灯光柔和,两件静静陈列的文物却令人为之动容:一张泛黄照片,三位少年并肩而立,目光如炬,这是青年余渭泉与两位同学于广州决意北上抗日前的合影;一封墨迹犹新的家书,字字泣血,句句铿锵,是青年余渭泉写给父母的诀别家书。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两广省委发出号召,呼吁各界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广州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席卷城乡,群情激昂。当时正在广州知用中学求学的云浮青年余渭泉,毅然走上街头,投身抗日宣传、查禁日货行动。1933年3月,热河承德沦陷,全国抗日民主运动再度高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影响下,广东民众纷纷捐物捐财,请缨参军,爱国热情高涨。

  余渭泉与同学董悦康、黄炙兵愤于日军侵略,遂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北上抗日。临行前,三人合影存念,愿同窗赤诚、家国大义永驻其间。更令人动容的,是余渭泉写就的那封掷地有声的诀别家书:“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自蒙抚育感恩,何拟儿因愤三省沦亡承德失守,凡具有热血青年,莫不发指,儿有观及此,乃与同学董悦康、黄炙兵二人纵身投军效力,共诛倭奴而后已,而双亲抚儿至今恩德何似现一上决别,姑负亲恩,然国家之事,匹夫有责,只有来生再报而已……”字字铿锵,如金石掷地。这是何等的决绝——若一去不还,便一去不还!又是何等的赤子情怀——以青春之我,报危难之国,惟叹亲恩来世再续!

  他们怀揣救国理想,徒步远赴福建厦门,但被家人截回。壮志未酬,信念不灭。回到家乡云浮都骑乡后,余渭泉转而以教育为救国途径,出任都骑小学校长,向师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深入城乡开展抗日宣传,持续点燃群众的救亡热情。1937年10月10日,余渭泉率领都骑乡抗日少年先锋队数十人赴县城参加万人抗日示威大游行。当晚,在全县抗日文艺晚会上,余渭泉指挥演出《消灭汉奸卖国贼》,并领唱《义勇军进行曲》,全场激昂,抗日口号响彻云霄。

  1938年,余渭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云浮独立支队队长、中共云浮县特别支部书记、云北四乡抗日联防委员会办事处总干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荣昌堂静默,却如号角长鸣。那一纸家书、一张旧照,不仅记录了一位岭南儿女在国家危难时刻的热血选择,更照见一代人以生命书写的民族气节与家国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