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监督推动解决工程建设“中梗阻”
日期:08-29
本报讯(云浮融媒记者朱雅渝通讯员云纪宣)日前,随着一辆辆电动车、小汽车驶过新建成的罗定市罗镜镇石淇湾大桥,持续困扰群众2年多时间的“出行难”问题终于画上了句号。这座因水毁启动重建,却因多重梗阻拖延多年未通的民生工程,在市委第一专项巡察组的强力督导下终于实现通车。群众自发组织送上印有“真巡办实事,细察解民忧”的锦旗,成为巡察工作最生动的注脚。
石淇湾大桥横跨罗镜河,是连接罗镜、太平两镇的主要桥梁。原石淇湾大桥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历经四十多年风吹雨淋和河水冲刷,桥底淤泥堵塞,桥面破烂不堪,且桥面狭窄,存在安全隐患。2022年底,罗定有关部门决定拆除重建,但在重建期间多次暂停、进展缓慢。
去年11月下旬,市委针对“百千万工程”开展专项巡察,市委第一专项巡察组进驻罗定后,将重大民生基础设施作为监督重点。巡察组下沉走访时发现,石淇湾大桥重建工程自启动以来因资金链断裂、施工监管缺位等问题多次停工,导致历时2年多时间仍未重建修好,严重困扰罗镜、太平等镇10多万群众出行,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大桥重建事关群众出行安全,必须马上解决。对此,巡察组迅速行动,针对工程“中梗阻”,创新运用“嵌入式跟踪”+“闭环式整改”的办法。即嵌入一线,联合当地镇纪委对施工方进行节点倒排和现场核验;建立台账式清单,与有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建材运输、资金监管等衍生问题,确保“问题不过夜”。在巡察组全程护航下,大桥建设跑出“加速度”,比原定计划提前3个月实现通车,双向双车道设计彻底打通区域交通脉络,有效激活乡村经济。
巡察架起的是一座“连心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百姓。“巡察干部说了就干,既做得到也做得好,巡察干部是群众的贴心人。”村民代表陈伯感慨道。在大桥重建过程中,群众积极筹工筹劳,充分彰显了干群鱼水之情。
罗镜镇是2023年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除了石淇湾大桥的通车外,在巡察监督推动下,新榕水毁省道便道硬底化、水电气网一件事一次办等群众关切问题均得到相应解决,为罗镜镇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