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云浮·烽火记忆——追寻华南抗战中的云浮力量”
云浮融媒记者柯如茵
在云浮市云城区思劳镇路心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李晚的故居静静矗立。烈士已牺牲114载。百年沧桑变幻,但他的革命精神从未远去,至今仍在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久弥新的历史记忆。
英雄之路:
从乡村裁缝到革命先驱
李晚于1873年出生在路心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天性聪颖、刚直不阿,8岁入私塾读书,12岁因家境贫困辍学,在家务农,后前往香港以缝纫为生。在香港期间,李晚受到一批爱国志士的思想熏陶,逐步吸收民主革命理念。当得知有一批中国民主革命党人在南洋开展活动后,他毅然前往吉隆坡,在那里接触并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立志革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1911年4月27日,他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在激战中壮烈牺牲,以生命践行“吾辈不死,国民不生”的铮铮誓言,成为照亮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道路的重要先驱之一。
“在家族的口口相传中,他一直是为国为民、不怕牺牲的英雄。”在李晚故居前,其孙女李悦平告诉记者,李晚的革命精神是家族最珍贵的遗产,时刻教育后辈要明大义、有担当。
精神传承:
家风乡风铸就不屈脊梁
李晚牺牲后,他的革命精神在故乡生生不息。“祖父的选择让我们家族懂得了什么是家国情怀,”李悦平表示,“父亲李可通在抗战时期毅然从军报国,正是深受祖父精神的影响。我们年轻一辈更应以实际行动弘扬革命传统。”
“村里老一辈人都用李晚的故事教育年轻人,要像他那样有骨气、有出息。”一位村中老人谈起李晚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这种精神熏陶在民族危亡之际迸发出磅礴力量。据史料记载及后人回忆,李晚之子李可通在抗日战争时期,秉承父志,投身军旅,保家卫国,以实际行动延续了家族的革命血脉。
薪火不息:
少年壮志续写时代新篇
每年九月开学季,李晚小学的师生都会举行一场特殊的典礼。在李晚烈士铜像前,孩子们敬献鲜花、行少先队礼,稚嫩而坚定的誓言在校园中回荡。
“李晚爷爷是我们家乡的大英雄,他非常勇敢。我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国家作贡献。”一名学生说。
“听了李晚爷爷的故事,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会记住他,记住所有先烈,争做新时代的好队员。”一名女生手抚红领巾,语气稚嫩却坚定。
红色基因:
云浮土地的深厚底蕴
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无数云浮儿女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风雨沧桑,岁月峥嵘。流淌在云浮人血脉中的家国情怀从未改变。李晚烈士的革命火种,跨越百年,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正焕发着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