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媒体+”搭台带火“云浮好物”点赞
日期:08-28
刘锦全
当番薯节遇上全网直播,当南药文化变身短视频,当“村BA”赛事火爆出圈——云浮正用“媒体+”这个好工具,畅通农产品出山、擦亮乡村品牌、激活县域经济。《云浮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不只是文件,更是看得见、可落地的“兴农路线图”。
《行动方案》围绕“三增”(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发展“媒体+”新业态,实现城乡消费、农旅发展等5大目标;明确8大任务、3项保障,从8方面发力,发挥媒体市场开拓、资源整合等优势,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为云浮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如何破解传统农业“产得出,卖不好”的难题?云浮正使用“媒体+”破局——借助媒体的传播力、整合力和影响力,让“流量”变“销量”“关注”成“订单”,且不走单打独斗的老路,而是体系化作战:从云城番薯节、郁南无核黄皮推介会等特色节庆“请进来体验”,到“走出去参展”拓展RCEP和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从搭建“云城优品”线上旗舰店,到罗定启用“供销助农·融媒臻选”电商平台,都是“媒体+市场”的落地场景。尤其郁南无核黄皮在央媒和电商助推下销量大涨,真正实现“绿养郁南,卖向全球”。
“媒体+”不只是带货,更带“路”、带“文化”、带“品牌”。云浮将南江文化、禅文化、磨刀山遗址等IP融入农产品叙事,用短视频、主题短剧讲好品牌故事。云安挖掘陈璘文化推动中韩文创园建设,罗定借力长岗坡渡槽、蔡廷锴故居推广文旅产品,把文化底蕴转化为品牌价值。“镇镇有声”“网络强村”等项目,更让农民拿起手机成“乡土网红”,让传播力变为生产力。
云浮的“媒体+”还有科技底座与人才梯队支撑。引入AI技术、农业遥感监测,建设黄皮价格指数平台;开设“新农人学堂”,教授短视频制作、电商运营——这些举措瞄准可持续、可复制的赋能模式,不是短暂的直播狂欢,而是从生产到销售、从人才到技术的全链条重塑。
《行动方案》的重要意义在于地市媒体转型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融媒体成为区域发展的资源整合者、品牌策划者和市场连接者。云浮的探索超越农产品销售本身,正回答“县域经济如何破题”“媒体如何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合”等问题。若说“百千万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那云浮“媒体+”赋能行动,就是写在田间地头的“云浮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