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融媒记者罗强通讯员石海杏
8月的大方镇上福村,山清水秀,一河两岸绿意盎然。横基坑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内,藤蔓遍布山野,果实缀满枝头,甜蜜的香气弥漫在山间田野。
去年底以来,郁南县大方镇抓住整治违规种植挖根类南药行动的契机,采用“百香果+乌榄树”间种模式,探索出“一地两用”“以长养短”的本土农产品发展新路。在实现生态复绿和产业升级的同时,达到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赢的目的,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土保护和零散土地利用提供了新思路、闯出了新路子。
“长短互促”见成效
走进种植示范基地,记者看到硕大的黄金百香果挂满枝头,农户们正忙碌地采摘、打包。“‘钦佑K99’黄金百香果具有果形大、甜度高、产量丰,当年种植、当年结果,且采摘期长达近6个月等特点,易于农户接受。目前我们将本地特色农产品乌榄与百香果间种,‘一地两用’‘长短互促’的模式已收到明显效果。”上福村党总支书卢海清说。
今年56岁的村民卢光胜,曾在广州从事装修行业多年,去年9月,得知家乡成立合作社并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动了回乡创业的念头。12月,卢光胜加入合作社,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今年第一批百香果约1000斤,通过网上销售已全部售罄,价格在8至15元/斤,市场反响很好,供不应求。第二批果近两天可以采摘,网上预订和回头客咨询络绎不绝。采摘期从7月持续到12月,保守预计亩产超过3000斤。同时间种的乌榄三年后即可结果,届时又将增加一笔收入。”卢光胜笑着说。
据了解,去年以来,面对挖根类南药整治后的产业转型难题,大方镇党委提出了“支部领办产业,扩大特产优势”的破题思路,镇党委书记先后带队前往广西和周边苗场考察调研,与广西钦州农科所、大方镇莫泉果苗场合作引进“钦佑K99”优质黄金百香果种苗2.1万株、乌榄树苗700株,并争取驻镇帮扶资金投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村委+合作社+用户”模式,开启了产业新方向。目前,大方镇两个基地共间种百香果19500株、乌榄650株,今年均取得了可观效益,为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增收“双赢”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村级样本。
“镇村协力”助振兴
走进大方镇上福村的助农直播间,村干部、抖音号《村级情报站》主播张玉冰正在介绍百香果。据她介绍,目前销售的全部是大果,价格15元/斤,直播间里回头客居多。
大方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物流滞后、电商薄弱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痛点。为此,镇党委、政府多维度拓宽特色农产品销路,积极邀请高校“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开展线上平台直播销售,观看人数超过1.2万人。家乡能人参与包装设计与品牌故事挖掘,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并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扩面宣传,将百香果直销全国市场。镇村党组织精准把握契机,借助“黄皮节”等大型活动平台,组织党员示范户与经营户现场设点展销,以“鲜果直售+冰饮制作”的方式进行推广,大幅提升品牌认知度与影响力。同时,村党支部积极对接本地企业,签订保价回收协议,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现在我们经常到合作社、直播间、果场学习经验,这个产业市场前景很好,种植技术也有保障,我计划年底种植30亩。其他村民也有类似想法,希望形成品牌产业。”村民卢林新说。
产业创新的成功,让大方镇种植户开阔了眼界和思路,村委、合作社乘势而上,在种苗、技术、产品回收等方面提供全面保障,带动村民投入产业发展。预计到明年,全镇百香果种植面积将扩大到300亩以上,有效解决整治违规种植挖根类南药后土地再利用和村民增收问题。
接下来,大方镇将继续立足山区实际,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双产融合,为实现“三年初见成效”注入“硬核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