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云浮日报

垃圾分类 环境治理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05版: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云浮融媒记者梁振冯桂荣)夏秋季是蚊虫密度高峰期,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虫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增加。为切断病毒传播链,我市通过“垃圾分类+环境治理”双管齐下,市民主动清理蚊虫孳生地,形成全民参与的防蚊灭蚊网络。记者走访发现,从社区到家庭,从成人到学生,垃圾分类已成为市民守护健康的“新日常”。

  全民总动员

  垃圾分类从家庭延伸到社区?

  在云浮某小区,曾女士一家将垃圾分类细化到每个空间:“厨余垃圾放厨房,客厅和厕所分别设专用垃圾桶,所有垃圾袋扎紧封口。”她表示,垃圾分类后蚊虫明显减少,尤其对儿童健康更有保障。社区则通过微信群指导居民清理积水、定期喷洒杀虫剂,形成“家庭分类+公共消杀”的联防机制。

  学生成“生力军”

  校园带动社会效应?

  陈同学是防蚊行动中的年轻力量,他说:“我不仅帮爸妈打扫卫生,还会提醒同学注意积水容器清理。”这种“小手拉大手”的模式,让垃圾分类知识从校园辐射至家庭。多位家长反馈,孩子已成为家里的“环保监督员”。

  农村社区因地制宜

  传统智慧结合现代管理?

  农村居民分享经验:“房前屋后积水及时清理,卫生间用消毒剂除菌,配合社区统一消杀。”社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用当地方言推送防蚊技巧,使垃圾分类与灭蚊措施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在云浮已超越环保范畴,成为疾病预防的重要一环。市民用“扎紧一个垃圾袋、清理一盆积水、携带一瓶驱蚊液”的细微行动,织就了一张无形的健康防护网。这种“人人参与、户户受益”的共治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基层公共卫生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