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呼和浩特日报

大青山成功“入圈” 生态屏障格局尽显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rb01 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评论员

2025年9月27日,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这一成果,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我国生态保护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我国积极践行“人与生物圈计划”、向世界分享生态治理经验的又一重要实践。

大青山能成功“入圈”,源于其不可替代的独特生态价值。大青山处于阴山山脉中段,是蒙古高原草原区与黄土高原草原区的分水岭、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的分界线,也是风沙东南而下侵袭华北平原和京津腹地的阻隔缓冲带。同时,这里还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动植物区系的关键廊道,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孕育着1200余种高等植物和2000余种野生动物。如今,麋鹿种群从最初的27头繁衍至60余头,普氏野马连续4年顺利诞下幼驹,中华斑羚等珍稀物种重现林间,大青山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名副其实的“生物基因库”。

回溯大青山的生态蝶变之路,成果来之不易。自2012年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以来,沿线主要地区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如今保护区森林覆盖率已超50%;2021年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后,又向着更高标准的生态保护目标迈进,最终成功跻身世界行列。10余年的不懈努力,大青山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其形成的生态修复模式,更为全球同类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纵观全国,大青山的突破,也是我国生物圈保护体系建设成效的生动缩影。在大青山的申报与建设过程中,“对标国际、立足本土”的系统思维贯穿始终:通过学习其它保护区的成功经验明确方向,依托专家咨询团队专业力量完善申报材料,以“创建国家公园”与“加入世界网络”双轮驱动补齐发展短板。这种将科学保护理念与制度创新实践深度融合的做法,让我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覆盖了更加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

2025年,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首次在我国举办,大青山的加入更具特殊时代意义。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节点,未来大青山将与全球759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加强联动,在森林防火、社区协同共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深度国际合作。我国也通过一系列跨国界生态合作行动,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共识。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评价,中国的生态保护成就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了强劲动力,而大青山成功“入圈”,无疑让这一动力体系更加坚实有力。

山风阵阵,林海茫茫,林间呦呦鹿鸣呼应着全球生态治理的时代召唤。如今,大青山生态保护新征程已然开启——它是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防线,是我国生物圈保护网络的重要延伸,更是全球生态共同体的新生力量。放眼当下,我国正以更多扎实有效的生态保护实践,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书写更加厚重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