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牧兰 文/图
展览: 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 “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内蒙古站)
展期: 9月19日至10月8日
地点: 内蒙古美术馆12号展厅
近日,由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巡展第二站内蒙古站在呼和浩特内蒙古美术馆举办。本次活动包括展览导览与专题座谈会两大环节,聚焦中国画教学传统与当代发展,吸引了众多区内外专家学者、艺术院校师生及艺术爱好者参与。
展览集中呈现了中国画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课徒稿”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教学脉络与笔墨传承。通过实践与理论文献、名家原作等形式,展现了中国画教育中“师徒相授、手传心授”的独特方式与美学精神。
《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旨在系统梳理中国画教育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探索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及教学实践的新路径。展览以中国画教育中的“课徒稿”为核心,分为四大历史阶段,全面展现这一独特教学形式的历史演变与当代价值:第一篇章展示唐宋至明清经典课徒稿图像,呈现师徒相授的传统教学模式;第二篇章聚焦20世纪初中西艺术碰撞下的教育转型;第三篇章展现潘天寿等艺术家在新中国时期的创新实践;第四篇章呈现当代学科深化、多元拓展、数字技术背景下传统教学的变革。展览荟萃当代名家力作,直观呈现传统课徒精髓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彰显中国画艺术在当代的蓬勃生机。在导览环节中,嘉宾与观众一同观摩了大量珍贵的一手教学文献,涵盖山水、花鸟、人物等多个门类。展览不仅呈现了以画谱、课稿为载体的教学传承,也展示了多所高校在中国画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成果,凸显了“课徒稿”在当代艺术教育中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随后举行的“中国画教学体系与当代实践”主题座谈会,由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中焰教授主持,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刘永平等区内艺术院校专家学者以及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林浩浩等教授、书画名家围绕中国画教育的历史经验、当前挑战与未来方向展开深入讨论,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数十名本硕师生共同参与。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献的展示,更是一场跨地域、跨院校的学术对话。艺术教育者通过跨地域交流,进一步推动了南北艺术教学经验的互鉴与融合,为中国画教育的当代发展提供新思路。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