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呼和浩特日报

由“特殊”到“出彩”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rb05 民情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刘沙沙

在新城区东风路街道祥园社区辖内的小波耀红汤饺子馆里,每天都香气四溢,几位年轻人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煮饺子、端盘子、收拾餐桌。他们动作娴熟,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这些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唐宝宝”(唐氏综合征患者)。

“他现在能独立煮饺子、给客人上饺子、收拾店铺了,每月都能按时领到工资。”一位“唐宝宝”的母亲王女士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眼中满是欣慰,“孩子终于能靠自己立足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最开始他们很内向,不敢与人对视。”一位长期陪伴他们的志愿者小陈回忆道,“通过饺子馆的系统培训,从掌握煮饺子火候、规范出餐,到餐馆清洁整理,志愿者们全程陪伴指导。慢慢地,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小陈还提到“唐宝宝”们在合唱团的变化:“在‘小波耀红合唱团’,他们从怯于开口到能在舞台上放声歌唱,已参与了12场公益演出。观众的掌声给了他们很大的鼓励,现在他们还会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把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让每一位‘唐宝宝’都能在社区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看到他们从需要被照顾,到能够独立工作、主动奉献爱心,这是我们最欣慰的事。”祥园社区党委书记王兴旺说。

就业帮扶是点亮希望的“一束光”。祥园社区联合饺子馆制定“岗位实训+就业安置”计划,系统开展就业培训。目前,已有8名“唐宝宝”在饺子馆就业,其中3人能独立完成工作。

此外,祥园社区联合医疗机构开展了18场送医活动,服务20名“唐宝宝”及30名家长,并通过15场认知讲座、4场开放日活动,吸引1700余人次居民参与。这些举措不仅让两家企业主动提供就业岗位,更让居民对“唐宝宝”的认知从同情转为认可和尊重,20余人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社区爱心氛围愈发浓厚。

从“需要被照顾”到“能独立工作、献爱心”,祥园社区的帮扶模式助力“唐宝宝”实现了由“特殊”到“出彩”的蜕变。下一步,祥园社区将继续织密帮扶网络,细化服务内容,让每一位“唐宝宝”在社区大家庭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