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呼和浩特日报

聚焦“医食住行乐” 守护银龄安康生活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rb05 民情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祁晓燕 通讯员 乌日娜 文/图

“这养老餐厅的饭菜真对胃口,热乎又实惠,再也不用自己费心费力做饭了!”每天中午,回民区光明路街道巴彦淖尔北路社区养老餐厅里都坐满了前来就餐的老年人。78岁的居民张大爷端着刚打好的两菜一汤,笑得合不拢嘴。如何让辖区老年人安享晚年,一直是光明路街道重点推进的民生实事。

近年来,光明路街道聚焦老年人“医食住行乐”等需求,依托所辖社区服务载体,推出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为老服务举措,以贴心关怀守护银龄安康。

“吃饭是老年人每天的头等大事,得让他们吃得放心、吃得舒心。”巴彦淖尔北路社区工作人员说。针对辖区独居、空巢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巴彦淖尔北路社区养老餐厅于今年正式投入运营。该餐厅坚持“公益惠民”原则,为老年人提供营养均衡的一日三餐。为照顾老年人的口味和身体状况,餐厅特意制定“适老菜单”,菜品软烂易嚼,并提供无糖、低盐等个性化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社区还组织志愿者成立“送餐小分队”,每天准时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老人家。75岁的独居老人王奶奶说:“志愿者不仅送饭上门,还时常关心我身体状况,比亲人还贴心。”

除了保障“食”,光明路街道在“医”和“住”方面的服务也细致入微。光明社区联合辖区卫生服务组织组建“银发健康守护队”,每月安排医护人员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血压血糖监测、健康咨询等服务。“以前体检要跑远路,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检查,医生还耐心讲解注意事项,太方便了!”居民李奶奶说。针对老旧小区老年人出行不便的问题,光明路街道积极争取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在巴彦淖尔北路社区的老旧楼栋加装扶手、增设无障碍设施,并在小区广场添置休闲长椅,让老年人出行更安全、休憩更方便。

“爷爷,您看我画得好不好?”在阳光社区“一老一小”活动现场,6岁的小宇举着自己的画作,向身旁的刘爷爷请教。阳光社区创新开展“一老一小”融合活动,让老年人和孩子相互陪伴,既解决了部分家庭“带娃难”问题,又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每逢假期,社区会组织“祖孙手工课”“故事分享会”“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孩子们向老年人学习剪纸、编中国结等,老人听孩子们讲学校里的趣事,整个社区充满欢声笑语。

72岁的刘爷爷退休前是小学美术老师,参加了社区“一老一小”活动后,主动当起了孩子们的美术老师,每周都教孩子们画画。“看着孩子们的笑脸,觉得自己也年轻了,生活特别充实。”刘爷爷说。此外,阳光社区还为老年人开设“银发学堂”,邀请退休教师、专业人士免费教授书法、声乐、智能手机使用等课程。68岁的赵阿姨通过“银发学堂”学会了用智能手机视频聊天、网上挂号,她高兴地说:“现在我能随时和在外地的女儿视频,还能自己预约看病,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光明社区始终将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解决实际需求放在首位,常年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适老活动,让老年人晚年生活过得充实又热闹。每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内戏曲声悠扬,这是社区组织的“戏曲爱好者联谊会”,十几位老年人围坐在一起,唱豫剧、哼京剧,时不时互相点评、交流技艺。76岁的郑爷爷是联谊会的常客,他说:“我年轻时候就爱唱戏,退休后没地方施展,社区办了这个联谊会,让我重拾爱好,现在每天都盼着周一的活动。”

此外,光明路街道还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志愿者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打扫房间、理发、修剪指甲,不仅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尊重,更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幸福感。

如今的光明路街道,养老餐厅饭菜飘香,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上门服务温暖贴心,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下一步,光明路街道将继续聚焦老年人需求,不断完善为老服务体系,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服务举措,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