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呼和浩特日报

首府公安织密生态“防护网” 护航绿色发展新征程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rb06 法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杨彩霞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优则发展优。”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深入贯彻内蒙古公安“打造生态警务、服务绿色发展”总体部署,以体系化构建、专业化推进、实战化运行深耕生态警务建设,打造集打击与预防、线上与线下、点线面于一体的生态打防协调体系,为首府绿色发展筑牢安全根基。

日前,清水河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民警在浑河国家湿地公园以“步巡+重点区域蹲守”模式展开巡查。在浅滩、芦苇荡等鸟类栖息觅食的关键区域,民警进行拉网式排查,既严查非法猎捕装置与破坏栖息地行为,也监测河岸植被生长与鸟类活动变化,用细致巡查织密保护网络,为野生鸟类撑起安全“保护伞”。

“生态警务室+生态警长制”双轮驱动,是首府公安筑牢生态服务根基的核心举措。针对黄河流域、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特点,首府公安坚持重心下沉,在生态风险高、资源集中区域科学布局生态警务阵地。目前,全市已建成4个生态警务室、1个生态警务工作站,覆盖回民区、赛罕区等关键区域,另有8个警务点正加速推进,逐步实现生态风险“点对点”布控、“格子化”巡防、“清单式”治理。

与阵地建设同步,四级“生态警长”体系全面建立,形成“局长—所长—民警—驿警”的责任链条,将生态安全责任压实到最小工作单元。生态警长既当属地生态安全协调人,又做政策宣传者、日常巡防员,推动生态保护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让生态守护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7月中旬,清水河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依托该体系,深入天皓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专项检查,通过核查污染物排放指标、普及环保法律知识,护航企业稳健发展,维护民众生态权益,营造了守法护生态的良好氛围。

以“大生态安全”理念为引领,首府公安不断提升生态领域执法效能。在跨部门协同上,完善涉生态违法犯罪线索移交、案件协同办理、证据共享机制,推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草、城管等部门执法联动走深走实,构建起线索接收、会商研判、联合处置、结果反馈的全链条工作流程,实现执法力量高效协同。在内部联动上,以环食药侦部门为主力,整合刑侦、治安、网安等警种资源,形成情报引领、专业主办、合成作战的运行格局,确保对破坏生态犯罪“打得准、打得稳、打得深”。

科技赋能让生态警务装上“智慧引擎”。紧扣生态治理智能化需求,首府公安创新引入“旋翼机+地面巡防”模式,2024年以来已在5个旗县38个乡镇开展常态化空中巡航,累计飞行50小时,实现15327平方公里重点区域动态巡控无死角。无人机实时取证、定点巡查,让非法采矿、破坏林草、违法排污等违法行为无所遁形。同时,依托“数据碰撞+多源融合”技术,建成“警航办—旗县公安局—属地乡镇执法队”三级线索推送体系,整合“三调数据”“卫星遥感”“飞行记录”等要素开展比对分析,探索构建“可预判、早预警、快处置”的智能预警系统,推动生态治理从“事后打击”向“前端干预”转变。

打防融合推动生态警务提质增效。首府公安深化“宣传—巡查—打击—治理”一体化模式,2024年以来共侦破生态类案件180起,其中森林草原资源类案件162起、环境类案件18起。与此同时,依托生态警务室常态化开展环保普法、巡逻防控、纠纷调解等工作,激活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治理格局。

从湿地护鸟到企业巡护,从地面巡查到空中巡航,首府公安以扎实的生态警务实践,守护着首府的绿水青山,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