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呼和浩特日报

菊韵飘香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rb08 丰州滩       上一篇    下一篇

●李雨佳

一阵秋风凉,一场落花伤。秋一个转身,便走到了季节的深处。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菊花带着霸气,迎着寒霜,凛然开放。红的菊花如火,热烈而奔放,燃烧着生命的热情;黄的菊花似金,灿烂而耀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白的菊花若雪,纯洁而高雅,像花中仙子静静绽放;紫的菊花像霞,神秘而迷人,它们在绿叶的衬托下更显妖娆,引人遐想。这些菊花,在秋风萧瑟中傲然挺立,竞相绽放,它们不仅是秋天的使者,更是用绚烂的色彩装点着这个世界,让人心生敬畏。

菊花不似牡丹那般富贵,也不似玫瑰那般娇艳。它开在寒露之后,愈冷愈精神。花瓣细长,层层叠叠,像是被秋风精心裁剪过的。无数丝状的花瓣金灿灿的,像松针,又像女孩的卷发,一丝一丝向里卷;花心微露,隐约可见几点淡黄的花蕊,在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

漫步于菊花丛中,一股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那是菊花独有的芬芳。它自有一种淡雅与高贵,让人沉醉。随着微风轻拂,香气随风飘散,弥漫在空气中,引来蜜蜂嗡嗡地忙碌,蝴蝶翩翩起舞。它们也似乎被菊花的香气吸引,纷纷前来赴这场秋日的盛宴。站在这片花海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心灵得到前所未有的净化与安宁。

菊花之美,不仅在于它的外形与香气,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被赋予高洁、坚韧的象征意义。它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成为文人墨客追求精神境界的象征。菊花在秋风中绽放,不畏严寒,正如文人士大夫在乱世中坚守节操,不屈不挠。

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中的木兰代表着纯洁和高贵,秋菊则象征着坚韧和不屈。诗人通过饮用木兰的露水,食用秋菊的花瓣,象征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清白和高尚的情操。

东晋著名文学家、诗人陶渊明一生爱菊,以菊为伴,号称“菊友”。他在《饮酒·其五》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归隐田园、采菊东篱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诗人超脱尘世的情怀和淡泊名利的心态。

宋代诗人陆游在《九月十二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中写道:“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粲粲滋夕露,英英傲晨霜。”诗人以菊花喻志士,赞美了菊花过时犹香、傲霜独立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精神的崇尚。

历代描写菊花的诗句不胜枚举。元稹笔下的菊花是“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痴迷;白居易笔下的菊花是“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的清雅;黄巢笔下的菊花是“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豪情,钱时笔下的菊花是“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的执着……

做人要像菊花一样,虽然经历秋冬,经历风霜,但是依然凌寒盛开,不同流合污,不阿谀奉承,有自己的追求和志向,不屈不挠,傲骨凌霜,正直纯朴,高雅纯洁,坚守高尚的节操,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人生如菊,心净无尘,心胸坦荡。回归生活的本真,与世界和解。看透世间冷暖,看淡金钱名利,不争不抢,顺其自然。人生如菊,在浮躁喧嚣的红尘中,不随波逐流,不迷失自我,坚守初心,矢志不渝。要经受生活的锤炼,要经历世间的风雨,才会迎接生命的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