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呼和浩特日报

三方聚力 “医” 线设驿站 反诈守护就医“钱袋子”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rb06 法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杨彩霞

“您知道吗?有人专门冒充客服给老年人打电话,说能退保健品的钱,其实都是骗局!”在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门诊大厅的“反诈驿站”里,民警正拿着宣传手册,向排队候诊的市民讲解常见诈骗套路。这处由新城区公安分局万通路派出所主导,联合辖区银行、医院共同打造的反诈新阵地,自设立以来,以沉浸式宣传、精准化防护,将反诈安全网织进群众就医的每一个环节,有效筑牢了辖区反诈防线。

据悉,万通路派出所主动作为,打破部门协作壁垒,牵头联动辖区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开启“警医银”三方合作模式。其中,派出所负责统筹规划与反诈专业力量投入,医院提供门诊大厅核心区域作为宣传阵地并协调导诊、收费等岗位联动,银行则凭借金融服务经验,为群众提供防转账诈骗的专业指导,三方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共同将首个“反诈驿站”打造成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反诈“前哨站”。

“阿姨,您来答一道题。有人说您医保卡异常,要给您转钱到‘安全账户’,您信吗?”在“反诈驿站”的知识问答台前,市民张女士刚答完题,就领到了印有反诈标语的环保袋,“这种答题领礼品的方式特别好,不仅有意思,还记住了不少防骗知识,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肯定不会上当了。”

为让反诈宣传真正“入脑入心”,“反诈驿站”针对就医群众特点,创新推出多项接地气的宣传举措。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群体,编制涵盖10余种常见骗局的通俗手册,用“案例+漫画+警示语”的形式,把复杂的诈骗套路转化为易懂的语言;设置互动问答台,通过答题赢小礼品的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大家在轻松氛围中学习反诈知识;民警还现场模拟诈骗场景,让群众直观感受诈骗分子的话术陷阱,提升辨别能力。

与此同时,“反诈驿站”还建立了“驻点+联动”防护机制。派出所每天选派经验丰富的民警驻点值守,与“反诈驿站”工作人员、医院导诊台、收费处工作人员实时联动。一旦发现群众疑似接到诈骗电话、准备向陌生账户转账,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上前劝阻,协助联系家属或民警,从源头阻断诈骗行为。

“以前总觉得诈骗离自己很远,现在在医院候诊时就能学到反诈知识,还能随时找民警咨询,心里特别踏实。”谈及“反诈驿站”的作用,前来检查的王女士赞不绝口。如今,这处“反诈驿站”不仅是反诈宣传岗,更成了便民服务点,民警会主动为群众解答户籍业务咨询、指引就医流程,银行工作人员也会协助老年人查询账户安全,真正实现了“反诈+便民”的双重服务效果。

“反诈驿站”通过“阵地前移、资源整合、全程介入”的工作模式,将反诈工作融入群众挂号、候诊、缴费的全过程,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宣传手册3000余册,开展互动宣传50余场,劝阻疑似诈骗行为12起,守护了群众就医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