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娟 文/图
作品名称:花浪花屿
设计实施单位: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成吉思汗公园
设计理念:
本花境紧挨《海的女儿》雕塑,雕塑塑造的是一位海防女民兵的英雄形象。以此为灵感,整体设计以大海为主题展开。
花境设计师杨天歌、张碧成、靳那:
以《海的女儿》雕塑为核心,围绕大海主题打造沉浸式花境景观,既呼应雕塑的海防背景,又为市民营造亲近自然的休憩空间。
在景观营造上,采用“形意结合”的手法:一方面,精选花期长、适应性强的植物,通过组团式种植构建“海中小岛”意象——高低错落的景石和高大亚乔木模拟海岛丘陵,疏密有致的花卉犹如岛上绽放的自然植被,再搭配竹编骨架与蓝紫色仿生花打造成浪花造型花艺小品,错落分布在花境中,微风拂过,仿生花的花瓣轻轻颤动,宛如海浪拍打礁石的生动场景;另一方面,借助柔和的色彩与层次搭配,传递出和平、静谧与浪漫的氛围,让市民、游客在观赏中感受英雄守护下的安宁,以此表达对海防英雄的崇高敬意。
花境平面形态呈不规则波浪状,蜿蜒的轮廓似翻涌的海浪,与主题高度契合。边缘处精心铺设两条波浪形白色卵石带,圆润的卵石大小混合,在阳光下泛着柔和光泽,犹如海浪拍打海岸时泛起的泡沫;卵石带之间镶嵌着水波纹样式的青灰色瓦片铺装,按弧度拼接成连续的波纹图案,从高处俯瞰,清晰展现出大海的波澜与韵律。纵向设计上,以“花浪”花艺小品为视觉焦点,主体采用蓝紫色系的绣球花、鼠尾草与白色的满天星搭配而成,蓝紫色“花浪”既象征海洋的深邃与浪漫,又有和平的美好寓意,从视觉上强化与海洋的关联。
植物选择兼顾观赏性与生态适应性,运用大量乡土植物,前景选用观赏性强的草花植物,色彩以蓝、白、粉紫为主;中间区域以宿根花卉搭配,花期自春到秋,确保四季有景,构建景观主体;后方逐步过渡为细叶芒、拂子茅等观赏草,细长的叶片随风摇曳,增添自然野趣;局部采用混合种植模式,如将萱草与细叶芒交错种植,模拟自然环境中植物的随机分布,呈现出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自然和谐美感。同时,植物配置充分考虑季相变化,使花境四季皆具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