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璐
今年夏天,呼和浩特经历了一场罕见的强降雨。9月初,强降雨带来的影响逐渐消退,土默特左旗迎来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在强降雨袭击后,一些村庄房屋倒塌、道路损毁,但生活仍在继续,希望正在生长。
9月4日,记者走访察素齐镇与善岱镇,看到的是村干部和村民们不等不靠、积极重建家园的忙碌身影,这也是各级政府迅速响应、多方力量共同支援的温暖场景。家园,正在一砖一瓦中重新恢复勃勃生机。
在察素齐镇,镇党委书记马伟志始终冲锋在前。7月底的强降雨导致辖区内13条河沟出现洪水,14个沿河村庄进水。7月25日晚,西柜、西河沿等村突发险情,他果断组织镇村干部连夜转移群众831人,对老弱残疾群体安排“一对一”车辆转运,不到两小时全部安置完毕。当多个村庄面临溃堤风险,他带领应急队伍与300余名党员群众协同作战,连续17小时封堵管涌、加固堤坝,有效控制险情,守护了村庄和群众财产安全。
9月4日,记者在察素齐镇把什村看到,好几户居民家正在新建房屋,现场有多名工人加紧施工。脱贫户吕秀秀说:“今年这么大的雨我真是从来没见过,房子塌了以后提心吊胆的。感谢政府帮我们重建,盖好就能直接入住,房子建得结结实实的,能再住几十年。”
据了解,察素齐镇现阶段的工作主要聚焦于基础设施恢复与群众住房保障两个方面。在基础设施恢复方面,截至9月3日,全镇33处15公里受损道路已全部修复,8座受损桥涵中6座已完成加固修缮,清理河道5条,6.1万亩成灾农田已全部完成农业保险实地勘验,14个村完成环境清理及消杀,转移群众全部返家。恢复重建期间,土默特左旗指挥部先后调拨抢险和生活物资5000余件,10家市级包联单位全部进驻受灾村开展帮扶,国企城投公司调配机械约1000余台次,多家爱心企业捐资捐款,广大村民也积极参与投工投劳。
在群众住房保障方面,重点对全镇1375户受损房屋进行鉴定,对238户C级、D级房屋按照“一户一档”原则全部建立台账,并采取“一户群众、一个工作小队”的方式帮助群众开展房屋维修、重建及相关补贴资金争取等工作。目前已有15户开工。与此同时,加强对重点人员的关注,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帮扶,目前已对11户群众实施了临时救助。
当日下午,记者又来到善岱镇。在防汛抢险中,镇党委书记云鹏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坚守一线、科学调度,构建起“党委领航、干部示范、群众携手”的防灾共同体,为4.6万群众筑起安全屏障。汛情过后,他迅速组织房屋摸排与安全鉴定,持续推进灾后重建。
善岱镇南淖村党支部书记王计乐介绍,村里部分房屋出现裂缝甚至倒塌,村委会第一时间排查上报,目前正配合住建部门开展鉴定评估。据土左旗住建局副局长齐浩洋介绍,全旗计划对10729户房屋进行鉴定,现已完成8696户,下一步将持续跟进鉴定工作。
据了解,截至9月4日,善岱镇已完成房屋鉴定813户,出具结果694户,剩余鉴定工作预计9月13日完成。云鹏表示,待鉴定工作完成后,将立即启动受损房屋修缮、重建工作;推进水毁道路修复,协调相关部门尽快恢复交通;指导受灾群众开展农业生产自救,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风雨可以损毁房屋、冲断道路,却无法撼动人们重建家园的信念和决心。从察素齐镇到善岱镇,从房屋安全鉴定到基础设施修复,每一项任务都在扎实推进。村民们期盼“盖得结结实实,再住几十年”——这简单而真挚的心愿,凝聚着受灾群众与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的深厚力量。恢复重建工作仍在有序推进,而希望,正伴随每一分努力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