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悦
前不久内蒙古电视台播出的微电影《小魏回乡》收视率飙升,观看者达十几万人次,在内蒙古影视界引起了轰动。
这部微电影讲述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小海子镇发生的农业故事。主人公是农业专家魏永祥,他当年在小海子镇下乡插队,对这第二故乡充满了深情,为了能够大力发展小海子镇的农业,几十年过后,他又重返青年时代奋斗过的农村。他是要推广自主研发的生物菌肥,助力小海子镇的农村振兴。他碰到的头一个困难是种植大户柳根子等村民对新技术“赔不起”的疑虑。魏永祥没有退缩,迎难而上,他以当年知青时期受乡亲们照顾的情谊为纽带,联合基层干部王刚、李霞等人通过实地走访、签订损失补偿合同、党员干部带头试用等方式,逐步化解村民顾虑。终于在科技赋能与乡土情谊的双重推动下,小海子镇成功实现了农业升级,既保留了“北国江南”的田园底色,又通过“水漩绿韵”等品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谱写出新时代乡村繁荣与共同富裕的动人篇章。
这部微电影只是讲了一个推广肥料的故事,却受到观众的喜爱,反映出编剧杨根和、导演梁斌、制片人魏大鸣的艺术功力又有了创新和提高。这三位影视资深创作者的创新表现在注重主题意义的提升。他们不再把全剧的重心放在故事层面上,而是努力丰富、美化和提升人的生命意义、理想价值和精神境界,做到以故事的“小格局”,突出主题的“大胸怀”,形象生动地阐释了在脱贫攻坚中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观众在读到故事感的同时产生了信念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的鼓舞,提升新时代奋进的力量。
这部微电影的创新还表现在对微电影的审美作用的重视。以往他们把主要艺术力量运用到故事讲述上,忽略了审美架构。三位主创认识到新时代的文学艺术(包括微电影)要以高度审美化、艺术化、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向当代现实生活不断渗透与继续延伸。回应时代命题,塑造人物形象,开掘思想内涵,彰显人文美好。他们努力在叙述方式、性格刻画、环境渲染、心理描绘、细节铺陈、语态结构、修辞语式、意境氛围、韵味气质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以审美风格的多样、审美需求的多元为中介和基点找准观众的诉求,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唤起观众的审美期待,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魏大鸣担任领衔主演,杨根和担任主演,分别出演了魏永祥和柳根子,他们的表演既运用观众乐于接受的雅俗形式的融合,还能体现出具有一定陌生化的艺术创新。观众在欣赏时既能唤起以往的熟悉感受,还能生发出新鲜感觉,这也是内蒙古广大观众喜爱看魏大鸣和杨根和的戏的原因所在。
希望他们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带动更多影视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造更多歌颂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