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呼和浩特日报

王延青油画作品赏析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rb08 鉴赏       上一篇    下一篇

《鄂尔多斯新娘》 100×90cm (2023法国巴黎卢浮宫展出)

《汲水》 130×120cm 1987年(中国油画展日本东京展出)

《巴特们之二》 200×180cm 2013年

《老巴特》 100×85cm (2024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展入选)

《手机之二》 145×180cm 2021年

《草原上的人们》 120×190cm 2024年

《盛装蒙古女》 160X140cm 2008年 (第11届全国美展展出)

王延青

●贾方舟

王延青简介

王延青 蒙古族, 1945年 出生,内蒙古哲里木盟人。曾任内蒙古美术馆馆长、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任内蒙古草原油画院院长、妥木斯油画工作室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198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届研修班。导师为靳尚谊等中国著名教授。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展出、获奖。在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日本、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多次展出作品并被中国美术馆、当地美术馆、画廊和个人收藏。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美术》《中国油画》《中国连环画报》等全国报刊上发表,在全国几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油画集中收入。出版有《王延青油画作品集》《中国油画二十家——王延青》《王延青人体素描集》《王延青画集》《当代油画三大家—靳尙谊 王延青 艾轩》《蒙古历史油画长卷》《元上都史画》等。名传被收入《世界美术家传(华人卷)》《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多处出版社、多版本的名人录中。2005年,王延青主创绘制完成了长206米、高2·5米的《蒙古历史油画长卷》在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蒙古历史博物馆永久陈列。王延青的作品都以草原为母题,是“内蒙古草原画派”的创建者、组织者和代表画家之一。

作为一名在草原文化的孕育中成长起来的蒙古族画家,王延青由衷地热爱大草原,热爱生活在草原上的父老乡亲。这种质朴的乡土情感在他的作品中自然地贯穿始终。他并不刻意追求什么,选择的题材大多是草原生活中的常见景象,但也正是这样一些平常生活景象才使人感到亲切与亲近,如同生活本身那样纯朴、自然,富于草原气息。如他所说,“我所追求的,只是站在自己深爱的蒙古大草原上,力图用画笔去表达自己民族的北方气质:古老、博大、粗犷、朴实、热情、坚毅……,用画笔去解读草原的历史,去追忆草原的过去,去表述草原的当代,用画笔去再现自己心中的‘蒙古人’”。

在表现手法上,王延青也同样是顺其自然,并不刻意追求什么。他从不耍花招,赶潮流,只是老老实实地画,尽可能地画到、画够,力求达到画面的完整。但这种不刻意追求什么的结果,却也在实际上达到一种“追求”:以写实为基本面貌的质朴、自然、细腻与丰富。

王延青在艺术上有一种他人少有的韧劲,正是这种韧劲,使他的创作水准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我曾于90年代对他创作的《八月的布里亚特》给予赞赏,认为是他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人物刻画细腻但不拘谨,造型富有力度但又画得比较放松,对画面的整体性处理以及情调的把握也俱佳,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充分反映出他的画艺正走向日渐成熟的新阶段。近年从展览上看到他的新作《盛装蒙古女》《搏克王》《巴特们》等,觉得又提升了一大步,从原有一味地写实中走出来,绘画语言独到,特点鲜明,形色光、笔触与肌理的有机结合,使略带装饰趣味的平面化处理,简约不简单。人物造型考究,虽夸张但不变形,庄重优雅,充分展示了蒙古民族的人物特征和精神气质,真正画出了“自己心中的‘蒙古人’”。而在《锡林郭勒草原七月》中,古老的草原风情令人耳目一新,充满欢快、时尚的现代气息。如果假以时日,相信王延青还会跨出新的坚实的步伐。如他的名字,艺术的青春必将得以延续。

(作者系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 原文刊于《王延青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