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呼和浩特日报

党心连民心 网格传暖意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rb07 党建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刘沙沙

初秋的新城区东风路街道祥园社区,楼栋间的便民服务栏刚更新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度表,网格员张荣的身影已穿梭在呼铁佳园C区的楼道里。

这是她这个月第5次走访辖区特殊家庭。在祥园社区,这样“行走的服务”早已成为常态,而这背后,是社区党委以网格化管理为笔,写下的基层治理“为民答卷”。

网格“扫描仪” 捕捉群众“急难愁盼”

呼铁佳园C区的一户家庭,家中6岁的孩子因肢体活动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生活不能自理。父母为照料孩子,不仅耗尽积蓄,更是在一次次奔波于各个部门间,渐渐被迷茫裹住了前行的脚步。

“群众的难,往往藏在细微处。”正是靠着网格员们“铁脚板”走出的民情台账,这个家庭的困境才得以缓解。

张荣在日常走访中,像台精准的“扫描仪”,台账上“特殊家庭”的红色标注让她多留了心,监护人倾诉时泛红的眼眶更让她暗下决心——“这事儿,必须帮到底”。

治理“传动轴” 激活服务“全链条”

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帮扶落地生根?祥园社区以持续深化“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学习教育为契机,将“学”与“做”拧成一股绳,把网格化管理打造为基层治理的“传动轴”,让“群众点单、网格派单、社区接单、联动办单”的服务链条转得又快又稳。

接到张荣的汇报,祥园社区第一时间召开“碰头会”,将此事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清单。会议室里,党委班子成员、网格员、民政专干围坐一圈,“先核实残疾状况是否符合标准”“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得列细致”“得联系残联部门说明情况”……不到半小时,12项任务被分配到具体人员,每一项都带着“倒计时”。

张荣的笔记本上,这些任务记得密密麻麻:周一陪监护人整理病历,周二带孩子到指定机构进行评估,周三对照政策核对申请材料,周四去社区盖章……她的脚步比往常更快了些,因为她知道,手里的笔签下的不仅是名字,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党心连民心 实事暖到“心坎上”

如今,这份凝聚着网格温度与党委担当的残疾儿童认证申请,已顺利递交到相关部门。看着申请材料上清晰的核实记录、完备的佐证附件,孩子母亲握着张荣的手说:“现在才明白,党和政府的关心,就藏在这些跑前跑后的身影里。”

这正是祥园社区深化“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学习教育的生动注脚——把党的方针政策化作看得见的帮扶,把组织的温暖变成摸得着的实事。从为独居老人安装扶手,到协调解决小区停车难;从帮失业人员找工作,到为特殊儿童争取保障,祥园社区的网格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社区党委用行动践行承诺,让“我为群众办实事”不只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进日常的行动。

祥园社区便民服务栏上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度表,像在诉说着一个朴素的道理:基层治理的密码,就藏在这一次次俯身倾听、一回回挺身相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