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呼和浩特日报

“一点一策”精准疏堵 畅通青城交通脉络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rb02 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实习记者 贾思敏

7时30分,呼和浩特市北垣街车流如织,却不见往日拥堵景象——各个方向的车辆按照执勤交警的指挥有序前行,即便车流量大也能平稳通行。新城区交管大队三中队中队长闫亨利站在路口,一边抬手示意车辆有序通行,一边引导车辆有序借道转弯。“以前这个时间段,北垣街由西向东方向总是堵车,一堵车司机就按喇叭,噪声投诉也不少。”闫亨利说。

如今的这一转变,源于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以下简称市交管支队)创新实施的“一点一策”精准治理模式。北垣街作为新城区一条连接多所学校、医院和居民区的重要路段,被列为重点优化对象。针对该路段早晚高峰潮汐现象明显、左转专用车道与直行专用车道车流量不匹配的问题,市交管支队将左转专用车道调整为混合车道。“车道还是那条车道,但思路一变,通行格局大不一样。”闫亨利指着路口告诉记者,“现在信号灯能根据实时车流微调时长,就像给路口装上了‘智慧脑’。”

“直行绿灯时,您可借右侧转弯道直行”这样的提示牌,如今设置在多个路口。充分利用右转专用车道闲置时空资源,允许直行车辆在绿灯时借道通行,成为首府提升路口通行效率的创新举措。在此基础上,市交管支队还在大学东街与丝绸之路大道交叉口、新华东街与东二环路交叉口等处设置并启用可变车道,根据实时交通流量灵活调整车道功能。从实际运行效果看,这些路口的通行效率显著提升,早晚高峰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切实为群众节省了通勤时间。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商旅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随着内蒙古博物院、万象城等新地标陆续开放,城区人流、车流明显增多,周边道路通行压力也随之增大。为应对这一变化,市交管支队提前谋划,通过在内蒙古博物院周边合理布设车道、实施车道“瘦身”,利用富余路宽增设非机动车道,并配套设置机非隔离护栏,有效保障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有序通行。同时,为解决群众临时停车落客需求,市交管支队在内蒙古博物院北广场规划3条“即停即走”临时落客通道,同步增设斑马线及柔性隔离设施,方便群众参观出行。在万象城周边,市交管支队通过采取网格化布警、借道通行、远端分流、调整信控方案、完善交通设施等系统性举措,实现从远端到近端、从整体到局部、从车行到人行的精细化交通治理。玉泉区交管大队一名执勤民警表示:“一系列管理措施实施后,万象城停车场出入口车辆平均等候时间由原来的15分钟缩短至两分钟左右,明显提高了地下停车场的泊位周转效率。”

针对高架快速路下匝道拥堵这一群众关切的问题,市交管支队在昭乌达路、丝绸之路大道等路段,通过车道“瘦身”增加车道数量,重新规划导向车道,优化信号配时,显著增强了道路承载能力。面对金海高架桥快速路部分下匝道口车流排队导致主路拥堵情况,市交管支队构建下匝道口交替通行管控与上游信号灯动态联动体系,优先保障高架桥下匝道口车辆通行。同时允许高峰期右转车辆临时借道通行,并适时管控周边小区及停车场出入口车流,有效缓解主路压力。此外,通过对部分路口导向车道进行微调、偏移护栏压缩车道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了下匝道口及相邻路口通行效率。

“这里的桥墩导致道路收窄,周边医院、学校、社区三重需求叠加,高峰时段每小时车流量超过4000辆。”市交管支队交通秩序管理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昭乌达路与大学西街交叉口,根据高架桥下匝道口车流实时调整相位差,当下匝道口排队车辆达预警阈值时,下游路口立即启动“蓄水泄洪”模式。数据显示,该交叉口平均延误减少19.2%,平均车速提升12.9%,相当于每辆车少等1.2个红灯周期。

从路口堵点的精准治理,到商圈周边创新举措落地见效,再到高架桥快速路拥堵专项破解,市交管支队始终以群众出行需求为导向,将精细管理和服务精神融入交通治理的每一个细节,用一项项务实举措畅通了城市脉络,更以交通管理的精度、为民服务的温度,为首府精神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