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婧姝
来到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到处都是忙碌的施工场景。工地上,塔吊高高耸立,卡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加紧建设。从钢筋绑扎到混凝土浇筑,从设备安装到系统调试,每一个环节都凝结着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这片土地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为首府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和林格尔新区已构建起从上游算电设备制造、中游算力中心建设到下游数据产业和算力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在算力设备制造领域,超聚变服务器、乐讯服务器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地,蒙马交通智能装备制造基地等建成投用,自治区首个算电数字设备制造产业园加快建设,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和林格尔新区已投用的算力总规模达到10.1万P,其中智能算力9.6万P,这一成绩在全国八大枢纽十大集群21个片区中名列前茅。
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和林格尔新区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建设全过程。通过采用先进的自然冷却技术和余热回收系统,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效率显著提升,PUE值控制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这种“绿电”供“绿算”的创新模式,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更体现了新区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通信巨头,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华为云、抖音智算等科技领军企业的纷纷落户,进一步提升了和林格尔新区的产业集聚效应。
产业生态的培育是和林格尔新区发展的突出亮点。在数据产业领域,新区加快建设数据产业、模型训练推理、运营运维、信创适配、算力应用“五大基地”,累计建成运营120多个信息平台。两大国家人工智能训练场的全面落地,使新区成为承接国家人工智能训练任务最多的地区,大模型训练参数量已超万亿。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中心内蒙古分中心的挂牌成立,自治区大数据交易中心的建成投用,以及多云算力资源监测与调度平台的上线运行,标志着首府数字产业生态正在不断完善。
创新驱动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绿色算力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和林格尔新区的知名度,更促进了行业交流与合作。“最强绿色算力供给者”品牌的打造,彰显了和林格尔新区的发展定位和产业特色。“和—京—芜—贵—渝—苏”跨区域异构算力一体化协同调度平台的启动建设,为全国算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出新路径。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创新成果转化步伐不断加快。
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配套设施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为企业发展和人才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和林格尔新区共启动实施‘企业零跑腿’服务项目43个,为中国银行、华为、抖音等重点项目办理各类审批手续超1000项,报批土地约9.5平方公里。通过实行‘企业零跑腿’服务机制,政务审批服务工作由过去‘企业追政府’转变为‘专员追企业’,推动相关审批事项办理效率提高50%以上,为企业节约了跑办时间、提升了办事效率、降低了成本支出,使其能够集中精力聚焦主业,有更多时间抓生产经营、市场拓展和创新发展,深受企业赞同和认同,逐步成为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块‘金字招牌’。”内蒙古政联招商服务有限公司综合服务部副部长张鑫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服务内容,持续对接企业,全力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