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晨
八月的太阳像烧红的烙铁,炙烤着哈素海退水渠的大堤。堤下,浑浊的洪水裹挟着野性的力量,冲刷着堤岸。堤上,一个魁梧的身影立在正午的毒日头下,黝黑的皮肤反射出坚韧的亮泽——他是碾子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俊平,因缺觉而布满血丝的眼睛很难睁开,和人说话时不得不使劲地眨眼睛。
7月下旬起,托克托县遭遇持续强降雨,新营子镇单日降水量达106毫米,打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再加上8月1日启动的哈素海水库泄洪与大黑河汛情,新营子镇碾子湾村面临双重洪水压力。该村位于哈素海退水渠的关键段,堤坝直接承受上游泄洪冲击,村北老牛壕险工段被列为全县重点防汛区。
8月22日11时许,托克托县碾子湾村党群服务中心大院里人声鼎沸,装载机的轰鸣如同不息的战鼓,持续敲打在每个人的耳膜上;搬运沙袋的人们齐声吼出的号子,粗犷有力。这里是哈素海退水渠护堤沙袋的装填处。
卢俊平跪在沙土堆上,粗粝的手掌紧握铁锹用力铲沙,沙粒混着汗水钻进指甲缝里也浑然不觉。刚装满几袋,一阵急促的呼喊声便从另一头传来。“快、快、快!”的催促声已从手机中传来,他一边大声应着,一边焦灼地搓着沾满泥浆的手,而脸上已满是汗水。
“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雨,”他抹了一把顺着眉骨流进眼睛的汗水,声音沙哑,“现在就一个念头,护住人、护住家当,把乡亲们的损失降到最小。”顿了顿,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执拗的光像火苗一样跳动:“这是我的责任,累?真觉不出。就是困,真想合会儿眼。”自7月下旬开始,他和同事们便进入24小时战备状态。
话音未落,又一声呼喊将他拽走。他已经整整三天三夜没能好好睡一觉了。这个雨季,碾子湾村乡亲们已拖着家当、赶着牲畜,在泥泞中迁移了两次,损失不小,可面对村民时,卢俊平的声音总带着磐石般的沉稳:“听上级的,按指示办!咱们咬住牙关,最后赢的一定是我们!”
“吃饭啦!吃完再干!”村委委员张玉红扯着嗓子喊,在嘈杂的大院里,人们应声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张玉红踮着脚,在攒动的人头里找了好几遍,那个最该歇下来吃饭的人,又没了踪影。她知道,卢俊平肯定又到别处处理事情了。
直到最后一辆农用三轮车满载着沉甸甸的沙袋,“突突突”地驶出大院,卢俊平才缓缓舒了口气。他说:“总算把护堤物资按时送到前方紧要处了。”
这口气一松,被强行压下的饥饿感瞬间涌上来。他走到临时支起的饭桌前,端起一碗早已凉了的饭,匆匆吃了几口,就又招呼上几名工作人员去巡堤了。
此时正是一天中日头最毒、热气最盛的时刻。脚下这被洪水反复冲刷的土堤,此时更需警觉的眼睛守护。他们现在一天两巡,现场值守人员则不间断地巡堤。
卢俊平高大的身影像一枚钉子,牢牢“钉”在堤坝上,而他身后还有200多名工作人员,他们用信心和坚守,一遍遍丈量着责任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