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呼和浩特日报

武川县南苏计村:特色产业铺就乡村振兴富民路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rb02 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实习记者 贾思敏 通讯员 刘白羽 张占峰)初秋时节,走进武川县二份子乡南苏计村,高标准农田生机勃勃、绿意盎然,新村屋舍整齐美观,街道整洁,环境优美。一幅产业兴旺、乡村宜居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南苏计村坚持党建引领,以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村中的蛋鸡养殖场便是产业发展的亮点,该养殖场于2019年由乡政府出资建成,占地面积达2.22万平方米。四栋自动一体化鸡舍内,12万只蛋鸡日产优质鸡蛋6吨,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其产生的有机肥还有效解决了周边种植基地的肥料难题。凭借优质生态环境与纯饲料喂养的双重优势,这里产出的鸡蛋口感细腻、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通过订单模式源源不断销往呼和浩特市区及武川县周边的大型超市、农贸市场。鸡蛋及副产品年营业额稳定在1800至2000万元。

“我们养鸡场每年能给二份子乡村集体分红68.3万元。农闲时,附近村民能来这儿打工,还有不少人长期在此就业。每年淘汰一批鸡,都以优惠价卖给村民,既能供应鸡蛋,又能销售鸡肉,鸡粪还能便宜卖给村民当肥料。”养殖场负责人邬福平向记者介绍,话语间满是自豪。

南苏计村立足特色产业优势,通过整合“低小散”养殖户,推动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迈进,构建起农业与畜牧业协同发展的高质量模式,让特色产业成为撬动乡村经济增长、助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除了蛋鸡养殖,冷凉蔬菜育种、湖羊养殖等富民产业也蓬勃发展,从单一产业向多元布局转变,实现了“多条腿”走路,切实拓宽了农民的致富路。

“南苏计村民委员会现有湖羊养殖场、蛋鸡养殖场、冷凉蔬菜育苗基地、现代牧业、南湾肉牛养殖场等产业。这些产业不仅为村里增收致富添砖加瓦,更给村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就业渠道。”村党支部书记石继红道出了产业发展带来的多重效益。

依托蛋鸡养殖等特色产业,南苏计村不仅实现了集体增收,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端上了“金饭碗”。村民的钱包鼓了,脸上的笑容也愈发灿烂。这正是武川县产业兴旺惠及百姓的生动缩影——从县域整体的“四个产业基地”布局,到乡村具体的特色产业培育,每一分努力都在浇灌着“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愿景,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真正扎根乡土、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