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呼和浩特日报

呼和浩特:创新联合体“抱团”发力 共振产业心跳

日期:08-16
字号:
版面:rb04 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武子暄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联合创新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呼和浩特大力推进“政产学研推用银”创新联合体建设,形成政府部门引导推动、企业主动牵头、科研和金融机构支撑服务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日前走进位于赛罕区金河镇碾格图村的内蒙古种星种业有限公司科研育种基地看到,公司总经理王金玲正在进行玉米新品种组配授粉工作。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拥有科研育种基地800亩(含碾格图村400亩),分布在内蒙古东、中、西部以及山东、宁夏、海南等地。2023年,由该公司牵头,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广东省科学院海南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了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创新联合体,弥补了呼和浩特地区单倍体育种的技术空缺,打造了200平方米单倍体专业实验室和200平方米成果展厅。目前,创新联合体共同研究的“适合呼和浩特地区的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创新育种及其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正在有序开展中。

“依托‘候鸟式科研基地’模式,主要采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辅助技术,我们通过南繁北育加快新品种培育,让北方土地长出了新成果。”王金玲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拥有1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个新品种权证书,自主知识产权玉米新品种29个,推广品种可为种植户每亩增收500元以上。

近日,呼和浩特市精准医疗创新联合体成立,作为呼和浩特市首个医疗领域精准技术攻关创新联合体,由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牵头,联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等核心临床机构,携手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呼和浩特研究中心,引入深圳敦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构建“高校+医疗机构+企业”的创新模式。

该联合体聚焦肿瘤精准治疗、情绪认知疾病干预和过敏性疾病精准防控三大核心领域,致力于推动前沿技术、颠覆性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落地转化,推动放疗设备国产化替代,突破蒙药现代化及微生物组精准干预瓶颈,为患者提供可负担的医疗技术路线,切实提升全市乃至全区医疗水平,为呼和浩特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总部位于新城区的内蒙古怀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为基础,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和运营管理精益化,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破亿元。“我们先后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工信部第五研究所成立创新联合体,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过3000万元。”内蒙古怀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宇嵩对记者说。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内蒙古自治区认定的企业研究发展中心、专精特新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内蒙古怀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8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公司每年执行的数字化智能化项目超过100个,这样的业务交付能力与全国同类型公司相比都属于佼佼者,而执行这种类型的业务需要大量具备多种专业交叉融合能力的科技人才。“我们通过股权激励,绑定了一大批本土的高科技人才,又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创新联合体的形式,依托全国顶尖科技机构和人才,赋能企业科技创新。”杨宇嵩介绍,由公司牵头组建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联合体,将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生产数据智能挖掘以及工业全流程安全智能管控系统及软件开发关键技术展开研发,为工业数智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创新联合体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创新“孤岛效应”,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一体化布局,是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的关键驱动力。记者从呼和浩特市科技局了解到,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建成91家创新联合体,覆盖生物医药、乳业等多个重点领域,成效显著。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围绕重大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分步骤、有重点、全方位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加快实现重点产业链全覆盖,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机制,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