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呼和浩特日报

小杂粮“链”出振兴新路径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rb06 乡村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实习记者 贾璐 文/图

走进清水河县宏河镇高茂泉村蒙清农场种植基地,绿油油的玉米在微风中泛起绿浪,远处的梯田在阳光下层层叠叠,一片片杂粮地生机盎然。“我们以高茂泉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20多个村庄,建立了5万亩的农业种植基地,已带动上千户农户增收致富。”内蒙古蒙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福星告诉记者。

内蒙古蒙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蒙清农业)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杂粮产业,是集育种农资、大田种植、合作社管理收储、农产品精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农业文旅体验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企业。先后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第六批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等称号。

走进蒙清农业生产车间,浓郁的谷香扑面而来,流水线上的工人正在对产品进行分拣、包装,抢抓时间赶制订单(见上图)。车间生产工人梁晓敏说:“我在蒙清已经工作十几年了,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过去,清水河县的农民大多靠天吃饭,种什么、怎么卖全凭经验。在蒙清农业的推动下,订单农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稳定器”。该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和订单农业,帮助农民选种育种、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农户“种得好、卖得出、赚得多”。“我们小香米的订单保护价格为3.5元/斤,一亩地平均产量700斤,可以实现2500元左右的毛收入。”黄福星介绍。

除了种植收益,蒙清农业的工厂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目前,工厂常态化雇佣工人100余人,此外还有季节用工、临时工,大多数都是周边村民。很多工人白天上班,晚上骑车就能回家,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黄福星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民腰包鼓起来,还要让乡村焕发新活力。2016年,蒙清农业成立蒙清乡村创客中心,打造了集办公、培训、产品开发、人才孵化和科学普及教育于一体的综合体。该中心充分利用当地特产海红果、小香米及其他五谷杂粮进行深度开发,推动产业链向更高阶延伸。此外,蒙清农业创新思路,流转、改造闲置窑洞、院落39处,探索“农业+文旅”新模式,进一步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耕杂粮产业,延伸产业链,带动更多农民通过杂粮产业增收致富。同时,发展农旅融合项目,充实基于地方特色农业的文旅内容,打造以高茂泉村为核心的乡村振兴样板工程。”黄福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