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呼和浩特日报

老景区焕发新活力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rb07 北疆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杨彩霞 文/图

初秋的土左旗塔布赛村,红村沐日,绿野披辉。在这里,乌兰夫故居犹如一座鲜活的历史丰碑静静矗立,正无声诉说着“红色之子”乌兰夫同志从草原走向革命征程、铸就民族大义的传奇人生。

“乌兰夫”在蒙古语中意为“红色之子”,这个名字与他的人生轨迹交相辉映。1906年12月23日,他出生于塔布赛村这座朴素的院落中,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光。

乌兰夫故居是18世纪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农家合院民居建筑,古朴庄重,绿树环绕。现存正房、东西厢房、碾房、磨房等26间,总占地面积达15984平方米,展室、音像厅、纪念碑墙等设施一应俱全。

馆内珍藏的94件文献实物、112张历史照片、60幅书画作品,系统性地串联起乌兰夫同志从懵懂童年到投身革命洪流的成长轨迹。同时,乌兰夫故居还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当年的院落格局,复原了粮场、芷芨滩等生活场景,并新增了展馆、碑亭等设施,通过实物、影像等方式,生动展现出乌兰夫同志的童年生活和以家乡为中心开展地下斗争的历程。

“我们不断加大故居改造提升力度,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结合现代旅游模式,以故居为核心串联周边红色景点,让游客在学习参观中获得深度体验。”乌兰夫故居负责人王浩军介绍。

距离乌兰夫故居不远的草原星火广场上,游人如织。人们或驻足于图片展前,或在雕塑旁聆听感人的故事。“3000孤儿入内蒙古”主题雕塑静静矗立,生动再现了乌兰夫同志推动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雕塑中,草原母亲怀抱孤儿的温暖场景,让每一位参观者为之动容,令人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如今的乌兰夫故居,是集呼和浩特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国家革命老区精神教育基地于一身,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以乌兰夫故居为核心,当地串联红色遗址,开发了2.5公里徒步线路,配套建设红色影院等设施,形成了一条红色研学线路。

“从解放初期到现在,前辈们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来到这里深受鼓舞,我仿佛又一次接受了党的教育。”游客张志强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参观者的心声。

乌兰夫同志的革命精神与民族情怀正跨越时空,在这片草原上生生不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