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秋焱 文/图
七月骄阳下,赛罕区黄合少镇后窑子村广袤的田野里,翠绿的萝卜缨随风摇曳,掀开松软的土层,橙红色的胡萝卜镶嵌在沃土之中。微风拂过,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期盼。“尝尝我们后窑子的胡萝卜,特别好吃,脆甜无渣。”后窑子村党支部书记赵利俊随手拔起一根胡萝卜,擦去泥土,橙红的表皮在阳光下格外鲜亮。他自豪地告诉记者,后窑子村有机胡萝卜种植全程不施化肥农药,健康绿色的特质使其深受市场欢迎,通过电商畅销全国各地。
后窑子村位于赛罕区黄合少镇东北方向,距市区约35公里,村子依山而建,可开垦的土地多为沙壤土,传统种植条件欠佳。近年来,后窑子村变劣势为优势,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纯净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是后窑子村最大的优势。村落远离市区,开垦复耕的土地已闲置多年,是一片难得的“净土”,适合发展有机农业。2022年起,后窑子村开始重点发展有机胡萝卜种植,坚持全程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杀虫剂,完全依靠人工除草和生态平衡防控病虫害,确保每一根胡萝卜都达到真正的有机品质。
为推动有机胡萝卜产业高质量发展,后窑子村建立“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合作模式,并设立品牌策划、产品质检、产品外联、保鲜储藏、品牌运营等部门,为有机胡萝卜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经过持续投入,该村有机胡萝卜产业总投资已达1000余万元,建成了体积19500立方米,储量5000吨的胡萝卜恒温保鲜库,为胡萝卜冬藏做足保障。同时,建成了1.4万平方米、储量7万立方米的农灌晾水池,可浇灌1000亩胡萝卜,既节约了地下水资源,又解决了土地浇灌问题。
后窑子村有机胡萝卜产业蓬勃发展的核心在于惠民惠农。“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合作模式,有效解决了本村及周边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让村民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据了解,后窑子村有机胡萝卜种植面积从2020年的300亩扩展到如今的3000余亩,其中通过流转荒山新增1000亩。销售业绩节节攀升,2024年通过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销售近70万单,产值达千万元。“我们今年的销售目标是300万单,力争产值突破1亿元。”赵利俊满怀信心地说。
如今,后窑子村有机胡萝卜不仅走向了广阔的市场,更成为驱动乡村持续振兴、引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