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呼和浩特日报

走进“红色课堂” 传承红色基因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rb07 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若谷

暑假期间,呼和浩特市积极整合红色资源,通过实地研学、观影感悟、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为青少年打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红色课堂”,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度过一个意义非凡的假期。

脚步丈量 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

7月26日,艺苑社区联合学苑小学,组织30余名学生走进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争做强国少年”主题实践活动。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依次参观“革命烽火”“英雄楷模”“时代新篇”等主题展区,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幕幕复原的革命场景,将书本上的党史知识转化为可视可感的生动教材。活动还设计了“红色知识闯关”“英雄故事我来讲”等互动环节。

参观结束后,学生们在百米长卷上共同绘制“我心中的祖国”,并写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此次活动将红色教育融入实践,后续我们还将开展红色观影、党史诵读等系列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学苑小学教师表示。

近日,新城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们走进乌兰夫纪念馆,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实践活动。在“少年立志”展区,学生们怀着崇敬与好奇,驻足凝视乌兰夫前辈使用过的课本与文具;在“抗日烽火”展厅,泛黄的作战地图与缴获的武器装备让他们铭记先辈带领群众开展敌后斗争的英勇事迹;在“建设内蒙古”展区,展出的1950年的建设规划手稿与老照片让他们深切体会到先辈们建设家园的艰辛与伟大。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在心中种下向先辈学习的种子。

同样的红色探索,在呼和浩特市多所学校接力进行。团结小学的学生们走进内蒙古博物院,感受历史的印记;青山小学惠东校区开展“红领巾红地图”活动,引导学生们在社区红色地标打卡,于行走中感悟初心;关帝庙街小学的师生们则专程探访多松年烈士纪念馆,在烈士故居追思先烈。

光影讲述 家国情怀的生动传递

红色故事,不仅能在历史的遗迹中被触摸,也能通过光影艺术浸润心灵。

近日,呼和浩特市妇联、回民区妇联联合附件社区妇联开展“童心向红 薪火相传”未成年人红色观影课堂,孩子们共同观看《那年那兔那些事》第一季。这部以动画形式呈现的红色作品,用可爱的动物形象演绎波澜壮阔的历史,将严肃的红色故事变得通俗易懂。观影后,工作人员穿插讲解红色历史,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刻体会到和平的珍贵,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在兴安南路街道永泰社区,“小小楼栋长”红色主题实践活动以影片《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播放拉开帷幕,影片中跨越地域的大爱与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打动在场的孩子们。随后的分享会上,孩子们争相诉说自己的感悟,稚嫩的话语饱含真挚情感。

同样,山丹社区的孩子们通过本土动漫《青山见证》,沉浸于当地军民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深刻感受历史的悲壮与和平的珍贵。

言传心悟 革命薪火的口耳相传

传承红色基因,需要言传身教的力量。

在回民区乌兰夫纪念馆内,一批特殊的“红领巾讲解员”正成为展厅中亮眼的风景线。为增强少先队员的参与感和传承力,共青团回民区委员会等单位联合组织了“红领巾讲解员”暑期实践活动。经过前期专业培训,32名小小讲解员在8场活动中纷纷“上岗”。他们用清晰流畅、饱含深情的语调,向来往参观者讲述乌兰夫同志的光辉事迹,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这次暑期实践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习到了历史知识,还锻炼了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实践和成长的平台。”活动负责人表示。

在富兴社区,90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张迪,以其亲身经历,将抗美援朝的艰苦卓绝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娓娓道来。“当年在山上,冰天雪地里啃冻土豆……”老人深情地叮嘱孩子们要珍惜当下,努力报国。孩子们围坐聆听,为革命先辈的事迹动容。

在和林格尔县棋盘营社区,退伍军人王军分享的军旅生涯同样振奋人心,孩子们更是主动走上台,深情讲述邱少云、赵一曼等革命先烈的事迹。这种沉浸式分享,让红色精神在口耳相传和主动演绎中深深烙印在青少年心上。

从看到讲,从听到做,这个暑假,呼和浩特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让红色教育更加生动扎实、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