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尧森是一名“80后”,现任河北省地质测绘院环境调查中心主任、生态环境党支部书记。多年来,他扎根一线默默奉献,以深山为友、与密林相伴,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平凡的担当,曾获得“时代新人·河北好人”“冀青之星”“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模范市民”等荣誉称号。
从事矿山环境治理修复工作的那几年,陈尧森长时间出野外、驻现场。为掌握矿山开采翔实的一手数据,他在矿坑、荒坡间反复勘察。零下20多度的气温,GPS冻关机了,他放在怀里焐暖了接着用;手冻得不能写字,就攥着拳头握笔记录。工作期间,他记录坐标点近万个,编制修复方案近百份。
在三河市东、西市区从事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期间,陈尧森每天天不亮就出发,直至天黑看不清测线才收队,足迹遍布三河市,测线深入百余口监测井位。为确保探头准确到达指定水位,他亲手放线,手套磨坏了一副又一副。为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他辗转各个抽水井位,在抽水试验现场一干就是72个小时,从水量控制到数据记录,从水样采集到送检,无不严谨认真。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项目顺利完成,为环京水圈、含水层调查与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治理城市内涝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而城市地下管线数据测量直接关系到防汛排涝工程的开展。作为党支部书记,陈尧森带领管线测量小组,白天顶着38℃的高温在狭窄的管线井间穿梭,用探地雷达、管线探测仪逐一排查管径、走向与埋深等;夜晚在办公室整理数据,常常一干就是好几个通宵。在酷暑和污泥中抢时间,用昼夜坚守完成给水、污水、雨水等14类80000余米地下管线探测,为城市防汛排涝提供关键数据。
陈尧森注重总结经验,累计撰写经验总结、报告等文稿260余篇,总计50余万字。
工作中,陈尧森持续建强党建工作体系,对内加强管理、凝聚人心,对外树立形象、扩大影响,成功拓展与中国科学院、大型央企、高校等8大领域17家单位的工作联系,为生产、科研双向发展提供支撑。工作14年来,陈尧森用执着与实干,诠释了“三光荣”“四特别”的地矿精神内涵。